嵊州越剧产业化发展的思考嵊州越剧产业化发展的思考嵊州是越剧的诞生地,也是中外闻名的越剧之乡。这里的越剧演出富有传统,已具百年以上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杠杆的拨动下,越剧演出渐成产业。特别是近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更加明显,已成为嵊州农民致富一大通道、嵊州文化产业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亮点。但从目前情况看,嵊州越剧产业与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相比,无论是产业化程度,还是市场竞争力,均相对单薄。因而,如何进一步发挥越剧之乡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已是摆在我们前面必须思考的课题。一、嵊州越剧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嵊州越剧文化产业大致包括四块。(一)百个民营剧团演出产业。从业人员4300余人,全年演出2600场左右,最多一年达36000场,年收入6000万元左右。其产业化建设成果被国家文化部和浙江省文化厅作为典型推广,曾于2005年6月受到中央、省和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并作重要批示。与专业越剧团相比,有办团形式多样,从艺人员众多,运作机制灵活,演出剧目丰富和扎根农村市场等五大特点,是嵊州越剧演出产业的主力群体。(二)专业越剧团经营演出。嵊州市越剧团是省一级剧团,每年经营演出在150场左右,收入稳定在450万元上下。坚持出人出戏出精品出效益的思路,实施“走出去”战略,打品牌、扩影响、拓市场,是嵊州越剧演出产业的领军单位,为越剧产业的发展和提升舞好龙头。(三)越剧艺校演员培训。嵊州越剧艺校每年向全国越剧团输送50多名演职员,其中一部分充实到嵊州民营剧团,成为嵊州越剧产业的新鲜血液。同时,利用暑期,每年开设短期导演、演员培训班,是嵊州越剧演出产业的人员培训中心。(四)戏剧服装生产基地。黄泽戏剧服装产业初具规模,服装、头饰、盔帽鞋靴、刀枪棍棒一应齐全,年产值超1000万元,已成为全国戏剧服装制作中心,更是嵊州越剧演出产业的装备基地。二、嵊州越剧产业发展的制约尽管嵊州越剧产业的发展在地利、特色、产业链等方面有着一定优势,但面对激烈的演出市场竞争,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主要是作为产业主力群体的民营剧团,在发展中存在着四方面的制约。(一)社会对民营剧团的认可度问题。由于民营剧团尚有一定的地方性,从大范围讲还缺少统一的管理、扶持的环境,所以,从几年的实践看,不少地方对民营剧团的认可还停留在“姐妹班”、“业余剧团”的位置上,无论在接待演出、演出戏价,甚至人格的尊重上,都缺乏一定的公平。在签证、联系演出中,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二)舆论支持的问题。剧营剧团的发展和生命力在于植根民间,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极大地活跃和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目前看,无论剧团自身的品牌意识,还是媒体的舆论宣传都还没有从这一角度去思考、支持和努力。(三)演员培养问题。从目前看,剧团演员特别是有一定舞台经验的年轻演员在减少,能唱主角的演员更加缺乏。以我市情况看,其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需求不断扩大,从艺参加民营剧团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后继人员不足。同时,由于民营剧团对演员还没有实施规范的社会保障及人员管理机制,直接影响到演员队伍的稳定。(四)市场竞争力问题。民营剧团正面临着演出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一是专业剧团转变作风,也在不断开拓城乡市场;二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好转,群众的文化需求和观赏水平在日益提高;三是电视、歌舞等的普及
嵊州越剧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