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时期,是首都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攻坚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北京保险业提供了难得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根据《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北京保险业发展实际,现制定《北京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北京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促进北京保险业健康有序较快发展,为首都经济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第一章新起点、新阶段一、站上新起点“十一五”时期,在中国保监会的正确领导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北京保险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行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站上了新的发展起点。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保险业务平稳较快增长,%,,居全国第三位。保险市场体系基本健全,2010年末在京经营业务的保险分公司和总公司88家,比2005年底翻一番,保险专业中介机构331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6278家,保险营销员6万人,原保险、再保险和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更加协调。行业规模实力大幅提升,,,%。,保险深度7%,始终位居全国前列。,。图1:2005-2010年北京地区保险收入、总资产和保险公司情况图2:2005-2010年北京地区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情况保险功能作用日益显现。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深化,适应多元化保险需求,基本形成了涵盖绝大多数可保风险领域的业务和产品体系。公众、产品等各类责任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创造了“北京模式”,健康和养老保险服务更加丰富多样,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成效显著,科技保险创新试点有序开展,保险资金支持首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保险与首都经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已经成为灾害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支农惠农的重要载体、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机制和服务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升。政府监管、企业内控、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范体系不断完善。科学监管理念逐步树立,监管目标清晰明确,监管手段更趋成熟,促进了市场安全稳定。保险机构内控机制不断健全,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不断强化,积极发挥了风险防范的主体作用,行业快速发展中的各类风险得到较好控制,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得到有效应对。保险行业社团组织专业化、专职化改革不断深入,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充分发挥了行业自律作用。监管政务信息、保险经营信息等各类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更加扎实有力。“十一五”期间,北京保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升,没有形成大的系统性风险。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国务院发布保险业改革发展若干意见,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保险工作,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保险业发展,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逐步提升,为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新《保险法》顺利实施,监管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奠定了依法经营和依法监管的法制基础。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保险机构各种集约化管理的手段与工具得到有效地运用,行业车险信息平台和健康险信息平台相继建成并发挥了关键作用。行业科学发展和合作共赢理念逐步树立,诚信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保险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北京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基础进一步夯实。专栏1:行业车险信息平台和健康险信息平台行业车险信息平台。2003年北京保监局指导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开发了北京市机动车保险承保理赔信息管理系统和北京市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2006年7月1日,北京交强险信息平台上线运行。2008年,该平台升级为车险信息平台。目前,车险信息平台已经成为集公众理赔信息查询、代收代缴车船税、车险业务合规管理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行业健康险信息平台。2010年初,北京保险业启动商业健康险信息平台建设项目,2011年4月20日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具有数据收集、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快速/实时赔付四大功能。目前,共有42家保险公司实现了与平台的对接,已积累近6千件保单信息,涉及60余万被保险人、近4万件理赔案件。“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为北京保险业“十二五”发展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特别是“科学发展”的理念逐步成为共识,为北京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步入新阶段“十二五”期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险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北京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