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标题: 服务三农工作专刊(宿州直属库产业链建设情况简介) 点击率: 223 密级: 发布时间: 2011-07-07 维护部门: 轮换处 附件: 正文:内部资料请勿外传服务三农工作专刊第3期(总第14期)中储粮总公司购销计划部2011年7月7日编者按:宿州直属库面粉厂因为粮源质量、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也曾面临困境。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直属库从订单农业入手,依靠加强服务,逐步引导农民改种优良品种。通过让农民见效益,企业收粮源,产品有市场,直属库已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现将其产业链建设的经验材料予以刊登,供大家参考借鉴。抓好良种繁育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中央储备粮宿州直属库产业链建设情况简介中央储备粮宿州直属库依托自有面粉加工厂,从1997年起开始探索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掌控一手优质粮源,带动地方种植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满意。收购的小麦既满足了轮换需求,也为下属的东方面粉公司提供了优质粮源,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近几年,按照总、分公司完成“两个确保”目标、履行“三个维护”职责的要求,宿州直属库全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产业链条,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企业发展情况宿州直属库面粉厂前身为1993年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安徽省东方面粉厂,原仅有一条生产线。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安徽省东方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现拥有日处理小麦200吨和年产5000吨的挂面生产线各一条;参股40%建设的安徽坤润东方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日处理小麦400吨,现已试生产,可以生产各类食品专用粉。企业从田间源头抓起,视产品质量为生命,成功打造了“东鼎”这一“全国知名品牌”,先后荣获“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全国首批放心面”、“全国挂面知名品牌”、“安徽省名牌产品”、“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等荣誉称号,“东鼎”商标成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公司多年来被评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加工企业”,“全国应急商品重点联系企业”和“安徽军粮定点加工企业”。目前,企业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产品知名度、用户满意度较高;经营状况良好,东方面粉公司年均实现利润均在200万元左右。二、产业链建设是企业发展的保障宿州地区原有小麦品种单一,面筋质含量低,加工面粉的竞争力不强。宿县地区农业部门曾经组织推广小麦优良品种,但是没有成功。主要原因:一是没有给优质商品小麦找到合适销路;二是没有和专用粉加工厂联合,小型面粉厂没有加工硬质小麦的生产工艺,生产出的面粉质量差,销售困难,优质小麦卖不到合适价格,农民也就不愿再种了。当时的东方面粉厂也曾与康师傅集团开展合作,因为面粉面筋质含量低而未能履约。为了企业的生存,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库领导班子不等不靠,积极搜集信息,寻找可以替代进口高筋小麦的新品种,最终选择了皖麦38高筋小麦品种。1997年开始同市科委一起,选择种植条件较好、农民积极性高的乡镇进行宣传动员,以“公司+农户”形式开展“订单农业”。先后与灵璧县灵西乡、宿县灰古镇签订了3000亩优质麦种植收购合同,由面粉厂按高于普通麦市场价5%~10%的价格进行收购。合同还规定,根据小麦的质量和数量进行“二次返利”,以提高农户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和履约率。当年采用此品种开发出的面包、饺子专用粉投放市场后,产品很受欢迎,市场销售价比普通面粉高40%左右。企业与农户初次尝到了“订单农业”的甜头,更增强了企业坚持走粮食产业化经营的信心。实践证明,全产业链建设是加工企业发展的保障,优质品种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并依靠龙头加工企业带动,才能加快其产业化的发展。按照总公司轮换向两头延伸的要求,特别是包总提出中储粮要“打造从田间到餐桌流通主导产业链”后,库里更加坚定了信心,拓展了思路,更加深入、扎实地投身到产业链建设工作中。2009年度,库里发展订单农业25万亩,2010年度订单农业达到35万亩,几年来,通过订单累计收购一手粮源100多万吨,吨粮轮换利润达到100元/吨左右,通过面粉加工增值实现利润40元/吨左右,三、产业链建设的主要做法宿州直属库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积极引导农民种植市场需要的新品种,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民增收。通过订单农业保障企业所需优质粮源,扭转了企业经营形势,使企业走出了困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1、积极争取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为更好地引进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种植的优质品种,推广“订单农业”,实施产业化经营,宿州直属库在1999年8月就向当地政府提出了《关于在宿州市推广种植优质小麦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市政府在推进种植优质小麦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专门下发文件在全市推广种植优质小麦。在全市秋种工作会议上
产业链情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