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心电图基础知识点总结.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心电图基础知识点总结心电图:,;,,两个大格为1mv。标准电压:1mv=10mm。P波:代表心房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振幅:,。P波方向: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低平均可。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级至心室开始除级的时间。PR间期时限:~,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级的电位变化。时间:。~。R峰时间:V1、,V5、。Q波:(除Ⅲ和AVR导联外)。Ⅲ。正常情况下,Q波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振幅的四分之一。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出现可呈QS波。J波: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的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的复级过程。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级时的电位变化。方向: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Ⅲ、AVL、AVF、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若v1的T波方向向上,则V3~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振幅:除Ⅲ、AVL、AVF、V1~V3导联外。其他导联T波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0分之一。~。QT间期:指QRS波群得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级和复级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QT间期:~。U波:~。早期复级:V3~V5导联、Ⅱ、Ⅲ、AVF导联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右心房肥大:P波高尖,其振幅≥,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突出,又称“肺型P波”。左心房肥大:P波增宽,其时限≥,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以Ⅰ、Ⅱ、AVL导联最明显。又称“二尖瓣P波”。双心房肥大:≥,其振幅≥。、上下振幅均正常范围。左心室肥厚:>;RV5+SV1>(男)或>(女性)。Ⅰ>;RAVL>;RAVF>;RⅠ+SⅢ>。:RAVL+SV3>(男性)或>2mv(女性)。~。右心室肥厚:≥1,呈R型或Rs型,重度右心室肥厚可使V1导联呈qR型(除外心肌梗死);v5导联R/S≤1或S波比正常加深;AVR导联以R波为主,R/q或R/S≥1。+Sv5>(重症>);RAVR>。≥+90°(重症可>+110°)(v1、v2)ST段压低及T波倒置,属继发性ST-T改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V1~V6导联呈rS(R/S<1)双侧心室肥厚::由于双侧心室电压同时增高,增加的除级向量方向相反互相抵消。:只表现出一侧心室肥厚,而另一侧心室肥厚的图形被掩盖。:既表现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如v1导联R波为主,电轴右偏等),又存在左心室肥厚的某些征象(如v5导联R/S>1,R波振幅增高等)。心内膜下肌缺血: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可出现高大直立的T波。前壁心内膜下缺血:胸导联可出现高耸直立的T波。心外膜下心肌缺血:下壁心外膜下缺血,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可出现倒置的T波;前壁心外膜下缺血,胸导联可出现T波倒置。心肌损伤:。。心绞痛发作,Ⅱ、Ⅲ、AVF导联及v4~v6导联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缺血型改变”:,使对向缺血区的胸导联出现高而直立的T波。,则面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缺血使心肌复级时间延长,特别时3位相延缓,引起QT间期延长。“损伤型改变”:损失心肌导联出现ST段抬高。ST段明显抬高可形成单向曲线。“坏死型改变”:“坏死型”图形改变主要表现为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限≥,振幅4分之1/R)或者呈QS波,一般认为:梗死的心肌直径>20~30mm或厚度>5mm才可产生病理性Q波。超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产生高大的T波,以后迅速出现ST上斜型或弓

心电图基础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angzhidaol
  • 文件大小74 KB
  • 时间2019-08-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