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转换对股票收益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oc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转换对股票收益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兼有债券和股票双重属性的融资工具,其从债券向股票的转换必然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而可能对公司的股票收益率产生影响。本文以2003年至2008年部分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为例,用事件研究法对这些可转换债券转股时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可转换债券转股短期内与上市公司的股票累积异常收益率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即存在机构投资者在此期间刻意操纵股价,并利用“债转股”当作题材炒作的迹象。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事件研究法;转换;累积异常收益率

一、引言

可转换债券是公司发行的赋予持有人在一定时间内选择将债券转换为股票的权利的一种公司债券。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2年1月28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后,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可转换债券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越来越偏好的一种融资工具。但我国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比较滞后,大众投资者对可转换债券仍然很陌生,目前有关可转换债券的研究也集中体现在其定价和发行时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方面,或者集中于关注可转换债券的融资动机,对于其转换时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的研究文献却很少见到。本文利用2003年至2008年间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在债转股期间的超额累计收益率在转换前后的差异对债转股对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文献综述

国外有关可转换债券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其发行与公司市场价值的关系的相关性这一方面。Myers和Majluf在1984年提出了筹资顺序模型,认为企业的经营者比外部投资者对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有着更清楚的了解,使得这两方之间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其结论是同等条件下发行可转换债券和发行普通债券相比,前者会使外部投资者的悲观情绪蔓延而造成公司市场价值的下降。Noe在1988年扩展的信号传递模型中也认为,与发行普通债券相比,相同条件下发行可转换债券会使公司的股价下跌。而Miller和Rock认为,发行任何融资工具均会传递不利的信息——公司的盈利情况低于预期,这使得公司股价下挫。这就使得所谓的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告所带来的“公告效应”与公司的股票收益率之间负相关。而国外学者对各国证券市场发行可转换债券这一“公告效应”与公司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实证研究结果却因证券市场的不同而迥异。Kaim和stulz在1992年对美国证券市场所做的实证得出的结论是“公告效应”与公司股价负相关,Abhyankar和Dunning以及Radu Burlacu分别对英国和法国证券市场做的实证得出的结论与美国证券市场是一致的,-Veld和Kang分别对荷兰和日本证券市场得出的结论是
“公告效应”与公司股价正相关。
国内对可转换债券的相关研究文献也集中在发行公告对股价影响这一方面。王慧煜(2004)对我国上市公司宣告发行可转换债券前后的股票收益率变动所做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告效应”与股票收益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大众投资者视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为利好消息。而王培泽(2007)对“公告效应”对股票收益率所做的实证研究却显示出“公告效应”与股票收益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的关系这一截然相

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转换对股票收益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umumeiying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