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数学课-我们究竟应该带给孩子些什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数学课-我们究竟应该带给孩子些什么数学课,我们究竟应该带给孩子些什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尝试、实践、总结、反思式的行动研究方式成为各校进行教研活动的主导模式之一。多次参与同课异构活动,带给我很多教育教学的启迪与感触,同时也伴随着活动的深入产生了很多的思考,如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与内容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估测与分析、课堂上的知识的有效拓展与能力提升……在同课异构的课堂上,在各个教学环节展开中,我时而沉浸于课堂上的精彩,更多地则是因课堂活动的开展而思索课堂后教师的意图,我喜欢琢磨表面背后的”实质”与透视课堂背后属于每一个教师的”灵魂”,也因此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累积、沉淀之后,我将自己的思绪定格于对一个问题的思索:数学课,我们究竟应该带给孩子些什么?一、数学技能,数学思想,孰轻孰重?案例一:《角的度量》片段一师:(多媒体演示:两个大小接近的角)哪个角大呢?生1:角1大生2:角2大师:看来仅仅靠观察是不够的,能不能用活动角来比一比呢?比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生:顶点要对齐,边也要对齐。师:”对齐”在数学上叫”重合”。大家发现角1比角2大,大多少呢?能不能像量线段一样,找一个单位量一量呢?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选择合适的工具量一量。片段二学生利用纸条做成的10。角(操作中师生共同命名为”小角”)量角,并展示后。师:角1用3个小角拼成,角2用4个小角拼成,大一个小角。拼时有什么感觉?生:特别费劲。师:为什么呢?生:想让小角的顶点对准角的顶点,边也要对齐。师:有什么希望吗?生:如果小角能多一些就好了师多媒体演示。片段三师:(用由18个小角拼成的半圆形,即量角器的雏形)量角(不是整十度的角),有几个小角?生:2个多一些。师:再把小角分的小一些,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份,这18个小角分成了多少份?生:180份。认识1度的角。案例二:《角的度量》片段一师:(教师板书课题后)会画角吗?生:会。学生板演画角师:(两个大小不同的角)比一比,哪个角大?生:角1。师:大多少呢?生:用量角器量一量就知道了。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角的度量片段二师: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讲给同桌听。生:有度数。师:哦,你说出了角的计量单位”度”。生:有线。生:大的数字是正的,小的数字是反的。师:量角器上有两圈数,外圈和内圈,读出内圈上的所有数,再从起点开始,读出外圈上的所有数,这两圈数有什么不同?生:相反。内圈是从右向左,外圈是从左向右。生:外圈有短线,内圈没有。师:十个十个地数过去,量角器上分成了几个这样的小份呢?生:180份。认识1度的角。以上两个教学案例中,两位教师有着对教材的不同处理,但不同的处理反应出的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与对学生思维特点的把握的体现。“成绩与能力,技能与思想,水火难容?”这是我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后产生的第一个思考。应试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终级评定,而且在一些地区应试愈演愈烈,于是,急于求成,好大喜功成为一些教师的终极目标。“多快好省、灌输训练”下,孩子们成了掌握技能的训练机,题海战术再度成为数学教学推崇的成绩提升器,甚至还有教师考前猜题押宝……面对这样的教学现象,我们不禁担忧:数学课终究能给孩子留下些什么?屡做屡错、屡错屡改,这便是一些地方数学课堂师生教学活动的真实写照。也因此,即便是在一些优秀的教师的课堂上,也将这种应试下的技能训练折射的淋漓尽致。两个案例最终都进入了

数学课-我们究竟应该带给孩子些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xingmaoj
  • 文件大小68 KB
  • 时间2019-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