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二磷酸果糖联合a-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6-二磷酸果糖联合a-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20例VMC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及a-干扰素治疗并观察4周,并与20例常规治疗患儿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60%),P<。结论6-二磷酸果糖联用a-干扰素治疗VMC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1,6-二磷酸果糖a-干扰素
VMC在儿科较常见,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该病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及促进受损心肌细胞的恢复。我们采用1,6-二磷酸果糖a-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符合全国儿童VMC诊断标准[1],以急性期轻、中型4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其中轻型29例,中型11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岁。均有胸闷、心慌、憋气、头晕、乏力、发热、纳差等临床表现。听诊心音低钝(18%),心律不齐(22%),心率增快(11%)。心肌酶谱检查:CK-MB和CTNI均增高,部分患儿有3项以上增高。均有心电图改变,以S-T段异常为多见(34例,85%),其次为心律失常(25%)。胸片及超声心动图均无异常。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常规治疗,即休息,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100-300㎎/㎏静脉滴注,1次/d,能量合剂为三磷酸腺苷20㎎,辅酶A50单位,胰岛素4-6单位及10%氧化钾针6ml溶于10%的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加用病毒唑针10㎎/㎏d加用10%-200ml静滴,1次/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150㎎/㎏静滴,1次/d;a-干扰素2-5万u/(㎏次)肌肉注射,1次/d,2周为一疗程。根据病情使用1-2个疗程。
:显效:疗程中或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转阴;有效:疗程中或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好转;无效:疗程结束,临床症状暂时消失,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夫明显好转或反复。
: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见表1
表1两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恢复比较
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X2=,P<)
表2两组疗效比较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直接侵袭心肌引起的病变,也可能是机体感染病毒后,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和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的增多导致心肌损伤。同时产生脂质过氧化物,使其膜通透性增加,钙离子大量内流,细胞内钙超载,导致细胞坏死。亦有报道自由基增高与CK-MB增高程度有关[2]。近年研究证明外源性1,6-二磷酸果糖可跨越生物膜刺激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促进钾离子内流,阻止钙超载,恢复细胞的极化状态,也可促进细胞内FDP增加直接供给能量,从而有益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对葡萄糖的利用,对损害的心肌有营养作
1,6-二磷酸果糖联合a-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