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36例脊髓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临床分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36例脊髓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受压型颈椎病的方法。方法:对36例脊髓前后受压型颈椎病患者Ⅰ期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和前路减压一体化颈前路钢板融合器(PCB)置入术,术后3~24个月经JOA评分、Nurick分级、颈椎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36例全部得到随访,;±±(),%;±±();X线检查证实前路植骨块及其内固定材料无松动、移位、脱落、下沉;术后5个月,前路植骨开始融合,%。结论: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后路联合Ⅰ期手术治疗,可达到椎管充分减压,颈椎获得可靠的稳定性,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较好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临床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以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理基础,引起相邻椎节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对脊髓及附属结构、血管产生压迫,从而因颈椎退变导致脊髓受压或(和)脊髓血供障碍[1],引起与之相关的脊髓障碍的脊髓病。本病常引起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脊髓前后受压型颈椎病行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难以彻底减压,手术效果差,常需Ⅱ期手术。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我们对36例脊髓前后受压型颈椎病患者行Ⅰ期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和前路减压一体化颈前路钢板融合器(PCB)置入术,短期随访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31~79岁,其中31~40岁3例,41~50岁9例,51~60岁15例,61~70岁6例,71~79岁3例。均为脊髓型颈椎病,其中9例有明确外伤史,3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症状,均行X线、CT或MRI检查确诊。术前常规作气管推移训练,直至可触及颈椎体前部。
手术方法
后路手术采用全麻或局麻,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取长度约为12cm的后正中切口,术中清楚暴露出C3~C6棘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使用磨钻或椎板咬骨钳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术后切口放置引流管,于24小时后拔除引流管。
前路手术可在后路手术完成后翻转患者体位继续进行,亦可于后路手术后1~2周进行。采用局麻或全麻、选择颈前横切口或胸锁乳突肌前缘斜行切口,术中以C臂X线机透视定位。根据病变节段数目,单节段切除病变部位椎间盘,两个节段以上则行多节段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术。若后纵韧带骨化,根据病变范围予以切除。植入自体髂骨,也可以植入放有自体骨块的钛笼。选择合适长度的PBC钛板对其行内固定。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24~48小时内拔除引流条或引流管,患者需戴颈托固定2~3个月。
2 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切口无明显异常,均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引流条或引流管,切口Ⅰ期愈合。3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为术后3~24个月,。28例为单节段融合病例,4例为2个节段融合

36例脊髓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290390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