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曾在—年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评选中
获优秀读物奖
开头的话
十二年前,应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之邀,为少年朋友写了《怎样才能学
习好》。在这本小册子里,解答了少年朋友在学习中遇到的十个带有普遍性
的问题。十二年来,这本小册子累计印了数十万册,使我感到不安。
少年朋友努力学习,深入钻研,脑子里装着许多许
多个为什么,解答十个问题,怎能满足少年朋友的要求?再说,这本小
册子是根据我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在学校工作时的经验写的,虽然所谈的经
验,对现在,以至对将来的少年朋友,都会有借鉴意义。但是,九十年代毕
竟不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特别是十年改革开
放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九十年代的少年朋友是廿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肩负
迈向廿一世纪历史使命的少年朋友,仅仅介绍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经验,
显然是不够的。
为此,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再版《怎样才能学习好》之际,我对这本
小册子,做了较大的修改。一是增加了少年朋友学习中带有普遍性的几个问
题,希望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能加深在这本小册子中已经讨论过的问题的
认识,求得更全面的理解。二是增加了少年朋友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经验和新方法,力求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的高度提示少年朋友思考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修改稿交给出版社之后,心中还觉不安,因为在我保存的《怎样才能学
习好》的读者来信中,少年朋友提出的一些问题,在修改版中仍然没有解答。
我想,他们看到修改版本,会失望的。我打算不久在《怎样才能学习好》的
续集中,能和少年朋友讨论那些未讨论的问题。希望得到少年朋友以及从事
儿童少年教育工作者的帮助,使《怎样才能学
怎样才能学习好
学习不好是脑子笨吗?
编辑同志:
我苦恼极了,学习成绩不好。也许我天生就是笨脑袋,没有天才,学什么都感到
困难,特别是数学,绕啊绕啊绕进去就出不来了。您说我应该怎么办呢?
罗小芸
小芸同学:
我的邻居小华,也和你一样,曾经为学不好数学苦恼过,他也认为自己
脑子笨,没有学习天才。但是,他有一个本事,象棋下得极好,是全校冠军。
有一次,他低着头,嘴撅得老高,不用说,又是数学没考好。他对我说:
“如果把数学书吃下去,就能使数学神经细胞发达,那⋯⋯不管有多么难吃,
我也愿意一
口把数学书吞下去。”我就问他:“你象棋下得好,一定是肚子里吃了
好多塑料棋子吧!”逗得他前仰后合地大笑起来。
当然,小华棋艺出众,绝不是因为吃了塑料棋子。记得两年前,小华不
会下棋,让我教他。我一遍遍教他,还是常常闹笑话。不是“马”走“田”
字,就是“士”出
了“城”。脑子反应慢。但是,他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后来,经过刻
苦学习,棋下得很好,居然能杀得我“车”、“马”、“炮”丢盔卸甲。我
用这个例子对他说:“可见你并不注定是个不会下象棋的‘笨脑袋’。下象
棋可以
由笨变得聪明起来,只要你肯努力下功夫,数学一定也
能学好!”后来,小华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学习数学的规律,经过一
段时间的努力,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小华的数学成绩居然在班
里名列前茅,他已经不再为学不好数学而苦恼了。
其实,笼统地讲脑子“笨”,是不科学的。医学家认为,除了极少数先
天发育不全或出生后得过某种疾病的痴呆儿童外,一般的儿童,大脑的构造
和功能是相同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并不存在谁个笨与谁个不笨的问题。
但也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对于一种技术或是一门科学,由于不熟悉,没
有掌握它的规律,开始学习的时候感到吃力,看起来好像“笨”一点。可是,
只要他肯下功夫,刻苦学习,掌握了这门科学的规律,就会由“笨”变得聪
明起来。
你知道数学家张广厚伯伯的故事吗?
张广厚伯伯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一个矿工家庭。解放前,家里生活很苦。
他小时候,每天天不亮就背着小筐出去捡煤矸石给家里烧,以后又在工厂做
工贴补家里。由于他没有时间读书,小学阶段的学习基础没有打好。年
底,唐山解放了,他去考中学,由于数学成绩不及格,没有被中学录取。但
是,他不灰心,到学校的补习班补习功课,常常天不亮就去上学。校门没开,
就在路灯下看书。就这样刻苦学习了三个月,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开
滦二中。
张广厚伯伯学数学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家,他所以能成为科学家,
并不是他具有与常人不同的发达的脑细胞,而在于肯下功夫,刻苦学习。可
以想象,在张广厚伯伯成长为数学家的道路上,每迈一步,都倾注了多少心
血,每取得一点成绩都要付出多么艰苦
【工具辅导类】怎样才能学习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