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作者光未然黄河源头九曲黄河潼关壶口瀑布黄河龙口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一、写作背景一、写作背景1938年冬武汉沦陷后,光未然率领第三抗敌演出队由陕西东渡黄河赴吕梁山抗日根据地,1939年春再渡黄河至延安,两度目睹黄河的伟大气魄,亲临母亲河的惊涛骇浪,更为黄河船夫们劈风斩浪的壮观场面而感概,奋然写下长诗《黄河吟》,并在当年延安的除夕联欢会上高昂地朗诵了这部诗篇,深深感动了当时在场的青年音乐家冼星海。当光未然应冼星海之约将原诗改成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以后,冼星海在窑洞里仅用了六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八个乐章的谱曲。4月13日,由第三抗敌演出队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大获成功。从此,这部作品传遍大江南北,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5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文谈》、《青春文谈》、《光未然戏剧文选》、《江海日记》《向阳日记》《文坛回春纪事》《光未然诗存》和一部诗歌集,论文《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等。二、作者简介三、内容解析本文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1-8行):我看到的黄河景象,突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澎湃气势。第二层(9-25行):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第三层(26-29行):表达祖国儿女的决心和勇气,表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序曲主体尾声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三、内容解析四、思考阐释如何理解黄河既是摇篮又是屏障?是摇篮的原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的文化在这里产生、发展、壮大,是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是屏障的原因:从地理上看,黄河是保卫中华民族的军事屏障。从精神上看,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是御敌、兴邦的保障。
蒋雪艳大学语文课件课件-诗歌-黄河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