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
总第 26 节
课题
1、登月之旅(1)
专用教室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
。
教学要点
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和探索火星工程的伟大。
教学过程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
(1)教师讲解:人们从古代起,就开始对月球发生了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并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在这以后,人们对月球的观察不断深入,天文学家开始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但仍只能停留在观察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1959年,苏联科学家开始利用火箭接近月球,发射月球探掘1卫星,使它可以绕到月球的背面,对月球进行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从此,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深入、
.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
教学过程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更清楚的了解。(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边讲述边出示教学挂图或投影幻灯片)
(2)提问: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一定会知道不少有关月球的科学知识,谁能回答下面这些问题?
①月球离地球有多远?
②月球的大小怎样?
③月球上有什么?没有什么?
④月球上温度如何?
⑤月球上有引力吗?大小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应组织学生首先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再请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学生的答案,很可能不太确切,教师应认真去听,并整理正确的答案,为下一步归纳小结做准备。)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板书设计:
1、登月之旅
教学反思: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课时计划
总第 27 节
课题
1、登月之旅(2)
专用教室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
教学要点
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过程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1)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2)组织学生做相关的试验:①把沙子倒进沙盘,均匀地晃动,使沙子的表面尽量平坦。把牙签垂直插进沙子的中心,牙签的一头要能碰到沙盘的底部。在牙签与沙面相接的地方用彩笔做个记号,这个牙签就相当于标尺。②从不同的高度将大小不一的石子丢入沙盘中。用一根尺垂直立在沙盘的旁边,用另一只手拿着石于到沙盘的上方,确定好高度后,松手丢开石子。③小心地拿走石子,尽量不要碰着沙子。石子在沙盘中砸下一个坑,把牙签按照刚才插入沙盘的方向再次插进沙坑的中心,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做个记号。④用小尺测量两记号之间的距离,确定沙坑的深度。
模拟实验完成后,让学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六年科学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