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肉毒毒素皮下注射治疗局部多汗症临床观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皮下注射局部多汗症临床观察
多汗症是指全身或者局部出汗过多,%~1%左右[1],局部多汗症多出现在20~30岁左右,分为自发性和特发性,有家族遗传倾向。全身性多汗症比较少见。该病尽管不与患者的性命攸关,但是,由于发病部位特殊,常常会影响到患者的社交等,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生活质量。所以,对于此病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2]。
本诊所2008年6月—2009年7月采用局部皮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手足及腋下局部多汗症3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30例局部多汗症患者均来源于李秋涛西医皮肤科诊所门诊病人,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0~35岁,;病史1~10年,;手部多汗11例,足部多汗1例,腋下多汗18例。所有患者均停用其他止汗疗法6个月以上。
治疗方法治疗前给予治疗局部皮肤涂覆北京清华紫光制药厂生产的复方利多卡因软膏,并以保鲜膜裹覆50min。,常规消毒,用1ml 2%利多卡因注射液和2ml生理盐水注射液共计3ml,将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衡力牌肉毒杆菌素100u稀释,抽入1ml的注射器中,,,总量一次不超过100u。治疗后1周内勿食辛辣刺激之食物,6h内注射部位避水。治疗结束后的7天、1个月、6个月各回访1次。
2 疗效标准及结果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患者诉局部无汗出,感觉满意;显效:患者诉仍有少量汗出,不影响正常生活和社交;有效:患者诉出汗症状略有缓解,仍然对生活有一定影响;无效:患者诉出汗症状无缓解,对效果抱怨不满。
结果治疗后7天回访,痊愈26例,%;显效2例,占6%;有效1例,占3%;无效0例。治疗后1个月回访:痊愈26例,%;显效2例,占6%;有效1例,占3%;无效0例。治疗后6个月回访:痊愈24例,占80%;显效3例,占6%;有效3例,占6%;无效0例。所有病例治疗后无感染,1例手部多汗症的患者在治疗
1周后诉拇指握力减弱,2周后自行恢复正常,其他患者无类似并发症。
3 讨论
手部多汗症影响社交及工作,尤其患者在精神情绪紧张的情况下症状显著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社交活动。它受到T2~4交感神经支配。足部多汗症患者的足部皮肤常常被浸渍发白,合并细菌感染时会出现足臭味。腋下多汗的患者局部皮肤常会出现浸渍、糜烂,严重者衬衣经常被湿透,干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它受T4交感神经支配。传统上多汗症治疗方法有4种:(1)外用药物:最常用的是10%~30%氯化铝无水酒精溶液,2%~10%
戊二醛溶液,%醋酸铅溶液,4%~5%鞣酸溶液等。以上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有的有刺激性,有的易使皮肤、衣服着色。(2)内服药物:口服抗胆碱能药,抗抑郁药或镇静药等。副作用较大,患者通常难以忍受,并且效果较差。(3)物理治疗:用氯化铝等作电离子导入疗法,每周做2~3次,非常费时,效果也不太满意。(4
A型肉毒毒素皮下注射治疗局部多汗症临床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