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历史 必修三 1~3课 知识点.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1课孔子和老子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政治思想:“仁”,“礼”和“为政以德”。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2,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思想主张儒家道家孟子⑴“仁政”学说;⑵君轻民贵。荀子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⑵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庄子“齐物”、“逍遥”。法家韩非⑴“法”、“术”、“势”结合;⑵加强君主集权;⑶主张变法。墨家墨子“兼爱”,“非攻”。注: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需要对应。1,儒家: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伦理观——“人性本善”说。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政治主张——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观点。思想特点——杂取百家,但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结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儒家学说倡导“仁”“仁政”,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不受重视。2、道家:庄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消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3、墨家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思想主张—

历史 必修三 1~3课 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5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