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沂蒙山小调》三次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沂蒙山小调》三次教学设计《沂蒙山小调》一次教学设计作者姓名马宏强学校梁山县韩垓镇初级中学学科音乐年级/班级七年级七班教材版本人音版课时名称《沂蒙山小调》上课时间初一下学期学生人数50单元背景单元学习概述这是继七年级上册劳动号子的学习之后,本单元继续介绍几首适于初中生学习的小调曲目及其他类别的3首作品。《沂蒙山小调》是其中的一首。然而,按照民歌音乐体裁的分类,只是民歌分类法其中的一种。尽管对于民歌体裁按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的划分看法比较统一,但在各音乐体裁类别之间的相互渗透,是民歌中十分自然的现象。初中教学应对小调有所了解和认识。《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具有浓郁北方语言特点的,起初流传于山东沂蒙地区的小调。内容以歌颂沂水、蒙山的自然风光和勤劳淳朴的劳动人民及幸福生活为主。这首歌曲共四个乐句,每句3小节,每句节奏型基本相同,它们加强了旋律的韵味和抒情性,确立了“起、承、转、合”的完整结构。课时设计说明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尝试进行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旋律创编活动。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从各个小学进入初中学习,小学上音乐课不太规范,基础不一样,但他们爱唱、爱动,兴趣广泛,模仿力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听赏能力。学习目标1、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2、能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中豪放开朗的风格特点和宛转悠扬的甩腔韵味、了解小调的特点。3、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和变拍子的含义。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难点:能用明亮优美的声音表达出歌曲中豪放开朗的风格特点和宛转悠扬的甩腔韵味、了解小调的特点。解决措施:多听范唱,聆听感受欣赏、进行必要情景创设及情感激发。教学过程(可续行)学习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一、情境导入欣赏沂蒙山的优美风光伴着音乐欣赏沂蒙山的优美风光今天学唱的《沂蒙山小调》板书通过欣赏,让学生说说对游沂蒙山的感受二、学习新课1、介绍背景:看大屏幕了解歌曲的创作过程出示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课件展示歌曲的创作过程2、学习歌曲第一段1、聆听歌曲范唱,然后回答问题2、、跟琴学唱曲谱,注意衬词拖腔腔的节拍3、分析曲谱特色师弹琴范唱,指导模唱时的正确演唱姿势和发声方法指导学生打着节拍学唱歌曲打着节拍唱歌曲,评价旋律演唱的准确性及节奏感。3、填词练唱找出歌曲的衬词“哎”并由教师向学生示范衬词的唱法,以便突出山东民歌质朴、淳厚的特点。教师弹琴,学生跟唱。体会小调的特点4、学生自主学习二、三段歌词自学2、3段歌词,注意体会唱好衬词、拖腔对表现民歌特色的重要性师巡视指导,参与其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唱准旋律。5、演唱技巧提升。1、听歌曲范唱,打着节拍跟唱歌曲。2跟琴完整的唱一遍歌曲。教师弹琴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唱歌曲。及时评价学生学习态度与热情,品评学习效果。6、练一练,比一比:分小组练习,注意歌曲的情绪,有表情的演唱师弹琴学生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音乐知识:鱼咬尾了解什么是鱼咬尾?出示课件讲解鱼咬尾学生说几个鱼咬尾的旋律四、拓展延伸1、歌曲创编2、欣赏欣赏另一种演唱形式的《沂蒙山小调》给出歌曲改编的要求给学生展示的空间五、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及不足,教师点评总结。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基本满意,同学们能够唱会歌曲《沂蒙山小调》,通过学唱、表演、创造与合作,更好的表现了歌曲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沂蒙山小调》二次教学设计作者姓名马宏强学校梁山县韩垓镇初级中学学科音乐年级/班级七年级七班教材版本人音版课时名称《沂蒙山小调》上课时间初一下学期学生人数50单元背景单元学习概述这是继七年级上册劳动号子的学习之后,本单元继续介绍几首适于初中生学习的小调曲目及其他类别的3首作品。《沂蒙山小调》是其中的一首。然而,按照民歌音乐体裁的分类,只是民歌分类法其中的一种。尽管对于民歌体裁按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的划分看法比较统一,但在各音乐体裁类别之间的相互渗透,是民歌中十分自然的现象。初中教学应对小调有所了解和认识。《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具有浓郁语言特点的,起初流传于山东沂蒙地区的小调。内容以歌颂沂水、蒙山的自然风光和勤劳淳朴的劳动人民及幸福生活为主。这首歌曲共四个乐句,每句3小节,每句节奏型基本相同,它们加强了旋律的韵味和抒情性,确立了“起、承、转、合”的完整结构。课时设计说明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尝试进行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旋律创编活动。七年级学生刚从各个小学进入初中学习,小学上音乐课不太规范,基础不学情分析一样,但他们爱唱、爱动,兴趣广泛,模仿力强,具

《沂蒙山小调》三次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l201702
  • 文件大小159 KB
  • 时间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