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05年12月
21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结束,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东中西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中部发展潜力、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加快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这对于我国抓住机遇,扩大开放,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农村人口超过全的84%,是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左右。中部地区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加快中部地区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高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中部地区地处我国内陆,承东启西,接南连北,是我国生产要素流动的桥梁和纽带,区位十分重要。中部地区以11%的土地生产了全国31%的粮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地位;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对支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中部地区发展,不仅是中部地区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事关我国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大局。
交通运输是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中部地区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加快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推动中部地区交通运输快速协调发展,是推动中部地区实现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支撑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条件,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我国东西融合和南北对接十分迫切和重要,有利于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发挥中部地区能源、原材料等综合资源优势,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有利于提高中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中部通,则全国通;中部活,则满盘皆活”。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关系到全国交通的畅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促进中部崛起,交通要先行,当务之急要加快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中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部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公路水路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显著提高。
(一)中部地区综合运输网络已初具规模,交通主通道已经初步形成。2004年,中部地区公路、铁路和内河运输线路总规模达到50万公里。京广、京九、陇海等铁路干线贯穿中部地区,京珠、连霍、沪蓉高速公路基本建成,长江黄金水道横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
(二)公路水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质量明显提高,公路水路运输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在综合运输中发挥突出作用,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高速公路里程从1995年的535公里增加到2004年的8396公里,,/百平方公里。。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及以上航道由1995年的3105公里增加到2004年的3750公里。
到2004年底,中部地区公路客运站超过2500个,货运站超过250个;港口泊位近6300个。营运性载货和载客汽车分别达到109万辆和33万辆,。公路客运站年平均日发班次近27万次,日旅客发送量接近420万人次,乡镇和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99%%。已有15个港口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200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约45万TEU。
,占综合运输设施线路总里程的97%。在主要交通通道上,高速公路承担着快速、高附加值的货物运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通道运输作用;在区域内部及广大的农村,公路运输占主导地位。
2004年,,分别占区域全社会客运总量的94%和48%;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达到31亿吨和3000亿吨公里,分别占区域全社会货运总量的78%和35%;。
过去十年,中部地区公路水路客运量增长了40%、旅客周转量增长了71%,货运量增长了47%、货物周转量增长了85%,同期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三)尽管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58271193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