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刘长卿唐诗鉴赏.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唐诗赏析刘长卿唐诗鉴赏刘长卿(约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肃宗至德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与杜甫同时,比元结、顾况年长十余岁,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唐前期。他的诗内容较丰富,各体都有佳作,尤长于五言律诗,权德舆说他自诩“五言长城”。七言律诗则以工秀见长。他的诗驰声于上元、宝应(唐肃宗的第三、第四个年号)间。湜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可见其诗名之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鉴赏】《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作于第二次迁谪的旅途中。诗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以寒寂清冷的暮雪山村为背景的风雪夜归图。“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这幅景色苍茫清寂,是静景描写。一个羁旅之人,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天黑下来了,正急于去寻找夜宿处。但是伫立四望,千山万壑在霭霭暮色的笼罩之下,苍茫一片,远处的山腰间稀疏地横着几间茅草房。这和荒凉孤寂的景色与作者此时的长途跋涉、走投无路以及凄寂孤苦的心境融为了一体。“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投宿的情况。在景物的描写上是由远及近,由静转动;在时间上,从白暮写到夜间。“归人”在旷野伫立四望之后,向所见“白屋”的山腰一路奔去,渐近村落时,已经是夜幕降临,风雪交加。犬听到人的脚步声,隔着柴门汪汪地吠叫,向白屋走来的是一个精疲力尽,满身披着雪花的求宿老人。一个“闻”字,既传出犬声,也表现了“归人”的惊喜之情;一个“吠”字,清脆有韵,仿佛轻轻地振动了寂静的山村,使画面由静转动,接着达到动而更静的效果。可以设想当疲惫地奔波在远乡僻壤,风雪弥漫,夜路茫茫,正急于寻村觅店之际,突然听到犬声或看到屋舍的灯光时,该是多么亲切而惊喜。一身的疲劳,只身的孤苦仿佛都被抛撒一空,急切地向前奔去。诗中正是表现了这种感情,描绘了这样的意境,因此才使人如此回味无穷。这首诗所以感人,主要在于诗中所描绘的是诗人从他谪迁的羁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又将这种真情实感连同自己的命运一同注入画面的景色之中。使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从而将读者引入一种非凡的艺术境界,令其产生无尽的遐想。送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 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 青袍今已误儒生。【鉴赏】严士元是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诗人与他在苏州偶然重遇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因此刘长卿写诗赠别。阖闾城就是江苏的苏州城。从“倚棹”(把船桨搁起来)二字,可以看出两人是在城外江边偶然相遇。时值春初,南方水乡尚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晴,变幻不定。两人在岸上携手徘徊。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写景句子。谈笑之间,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而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日斜江上孤帆影”。一方面,它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漫步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最后,严士元还是起身告辞了,诗人亲自送到岸边,目送着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之下渐渐远去。七个字同样构成景物、事态和情感的交错复迭。以下,“草绿湖南万里情”,补叙严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诗人想象之中,但也掺杂着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友人的远去,自然地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因此他的临别赠言,听起来是如此令人心酸;你此去湖南若有相识的人问起我的消息,你就这样回答他吧--“青袍今已误儒生”。这是一句牢骚话,言下之意余生已经没有什么大出息了。唐代,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上元元年又规定,八品官员服深青,九品官员服浅青。刘长卿当时大概是八九品的官员,穿的是青色袍服。他觉得自己当这样的小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耽误自己的前程了。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展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登余干古县城孤城上与白云齐, 万古荒凉楚水西。官舍已空秋草没, 女墙犹在夜乌啼。平沙渺渺迷人远, 落日亭亭向客低。飞鸟不知陵谷变, 朝来暮去弋阳溪。【鉴赏】唐代饶州余干县,即今江西余干。“古县城”是指唐以前建置的余干县城。刘长卿这诗是登临旧县城吊古伤今之作,在唐代即传为名篇。刘长卿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是因为为官正直不阿而遭诬陷,为此他深感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官场污浊。现在他经历的这一地区,又刚刚经过军阀战乱,人民困苦,使诗人越发为唐朝国运深忧。这

刘长卿唐诗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琥珀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1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