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如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社会保险制度,已成为十分现实和紧迫的重大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
为适应广大读者热情关注、渴望了解社会保险的需要,我们组织编写了
《社会保险解答丛书》。这套丛书共有 5 册,即:《养老保险解答》、《医
疗保险解答》、《失业保险解答》、《工伤保险解答》、《生育保险解答》。
每册书分别对一个社会保险项国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原理与原则、享受条件
与待遇水平、改革设想与发展趋势等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对现实生活和实
际工作中涉及较多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附录了有关政策法规和其他有价值
的资料。这套丛书材料翔实,文字通俗,将对广大读者了解社会保险的有关
情况提供有益帮助。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还比较年轻,因此,本丛书在充
分肯定这方面改革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也实事求是地介绍了我国社会保险
制度存在的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提出了有关改革对策。时代在发展,改革
在深化,我国社会保险体制已经进入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党中央、国
务院对社会保险工作十分重视,广大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健康运行的国民经济为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
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社会保险工作者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完全有理由
相信,到本世纪末,一个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范围覆盖城镇所
有从业人员,费用负担和待遇标准合理,基金统一调剂使用,社会化管理程
度较高的社会保险体系,一定能在我国建立起来。
劳动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韩官诚
养老保险解答
第一部分养老保险讲解
一、养老保险的产生及基本类型
(一)人类养老方式的演变
“积谷防饥,养儿防老”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教条,也是我国传统的
家庭养老方式的简洁概括。其实“养儿防老”在外国历史上也大致如此,因为人类的养老方式是与一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的。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小生产方式下,生产以手工劳动为主,生产力水平很低下,人们在自己年轻时的劳动收入仅够甚至不够自己消费和供养全家生活,不可能有很多积蓄,即使有积蓄,年老了也无力经营,因为这种积蓄主要体现在土地上, 而耕种土地要靠体力,年老力衰时是耕种不了土地的。于是,当他们变成老人时,不得不依靠成长起来的子女,尤其是儿子。这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形成的直接原因。
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之所以能存在千百年,和人们的平均寿命短促也是分不开的。当社会还没有进入现代文明阶段时,科学技术不发达,医药水平低下,战争、灾害频繁。那时,人们常常在劳动年龄时就被疾病、战争、灾荒等夺去生命。“人生七十古来稀”,是说人很少能活到 70 岁。因此,社会上老人比较少,并且又分散于每家每户之中,养老问题不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需要也不可能要求社会来加以解决。
在小私有制经济中,人类养老的责任也自然只会落到家庭而不会落到社会身上。人们劳动生产出来的东西,被认为全归家庭所有,全归家庭成员消费,所节省下来的财物转化为家庭财产。在人们头脑中,每个人都被认为未对社会作出过什么贡献,出过什么力,积累过什么劳动果实。因此,社会或者说政府并没有义务要为供养老人尽什么责任。养老的义务和责任在小私有经济中天经地义地被看作是子女的事情,因为只有这些子女才是他们的父母抚养大的,而父母生育子女本来就是为防老养老,直到送终。
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现代工业代替落后的小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然带动人类的养老方式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化。
,并不一定指老
人的衣食起居和生活照料都按照社会集体的方式来解决。只要老人定期能获得保障自己生活的养老金,不管是否仍与小辈生活在一起,都算实现了社会养老。
社会养老是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工业发展的结果。现代大工业是社会化大生产。大生产排挤了小生产,使劳动者失去了以土地为依靠的生存保障,家庭不再是独立的生产单位,每个劳动者都到一定的经济部门就业,一旦失业,就失去了生活来源。这样,当劳动者年老力衰再不能劳动时, 生活就成了问题。他们当然也有子女,可依靠子女的劳动收入来过老年生活, 但他们更有权利要求社会给他们提供养老金。因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有了空前提高,每一个劳动者在年老退休前几十年的劳动中不仅创造了劳动阶段所需生活费用,也创造了年老退休后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费用。换句话说,劳动者在退休前几十年的工作中所付出的必要劳动,不仅包含劳动年龄生活所必要的价值,也包含了退休后各种必需生活费用的价值,就是说,
劳动者未退休时就已为退休
工伤保险待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