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DQB1等位基因与广东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
【摘要】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Micro-PCR-SSP),探讨我国广东籍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HLA-DQB1基因的相关性。对38例SLE患者和11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样进行分析,实验表明,SLE患者DQB1*06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RR=,P=),可能是易感基因,而DQB1*0301与DQB1*0401基因频率则显著降低( DQB1*0301,RR=,P=; DQB1*0401,RR=0,P=),可能为保护基因。
【关键词】HLA-DQB1等位基因;系统性红班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常累及多个脏器,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uman leukocyte antigens,HLA)是一组组成和结构都有非常复杂的基因复合体,HLA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高度多态性,特别是在HLA-Ⅱ类基因的第二外显子区,这种多态性更为明显。与SLE有关的主要是HLA-Ⅱ类基因[1],HLA-Ⅱ类基因座在HLA-D区,包括HLA-DQ、DR、DP三个亚区,已知HLA-DQ的多态性与SLE自身抗体的产生关系最密切[2]。本中心实验室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Micro-PCR-SSP)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HLA-DQB1与广东汉族人SLE患者的遗传易感性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拟选广东籍汉族SLE患者38例,SLE患者均符合199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诊断标准。选取连续三代均为广东籍无亲缘关系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与患者无血缘关系。
标本采集抽取SLE患者与正常人静脉血各2 ml,ACD-B抗凝。
试剂
引物设计按文献[3]合成28条核苷酸链,组成20对引物。
Taq酶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DNA抽提试剂盒购自德国QIAGEN公司。
基因组DNA的制备取2 ml ACD-B抗凝全血3000转/min,离心10 min,吸取200 ml离心管中,加入25 μl QIAGEN蛋白酶K和200 μl AL缓冲液,混匀15 s,70℃孵育10 min,然后加入200 μl无水乙醇混匀,将上述混合液转至DNA亲和柱上,离心10 000转/min 1 min,去除滤过液,在柱上加入500 μl AW1缓冲液,离心1 min,再加入AW2缓冲液,重复洗涤一次,然后加入200 μl的AE缓冲液,室温孵育5 min,最后离心1 min洗脱DNA,并测定DNA的浓度和纯度。
DNA扩增在SSP-PCR反应体系中,每一DNA均作20支反应管,每管反应液50 μl,含25 μmol/L dNTP,10× μl,MgCL mmol/L,Taq酶1 U,模板DNA 50~100 ng, μmol/L。PCR循环参数为95℃1 min预变性,然后94℃ 30 s、60℃30 s、72℃ 60 s,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 min。扩增结束
HLA-DQB1等位基因与广东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