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DOC:..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17年10月18S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18年3月11日,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三十五条“发展同各国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系列的举动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词引入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其实,在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在公开讲话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达一百多次,显示了中国领导人对这一新的时代命题的高度重视。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彰显了这一-命题的吋代意义。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以及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屮。向历史那样独善其身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国际社会发生的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使相互依存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发生的危机通过全球化机制的传导,对以迅速波及全球,危及国际社会整体。面对这些危机,国际社会只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把握其宏观经济政策以帮助东盟国家,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出现,都是国家之I'可在相互依存中通过国际机制建设应对国际危机的例证。可以设想,如果国家之问互不合作,以邻为壑,危机外嫁,这些危机完全可能像上个世纪20到30年代的危机一样,引发冲突甚至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灾难。所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应是我们全人类共同奋斗的目标。要实现这一宏大的目标,有四个价值观有待认识: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利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是指国家之间的权利分配不必像以前那样通过战争那样极端的的手段來实现,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來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的利益。共同利益观,既然人类已经处在“地球村”中,那么各国公民同时也就是地球公民,全球的利益同时也就是口己的利益,一个国家采取有利于全球利益的举措,也就同时服务了自身的利益。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其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社会共识,早在1996年,可持续发展观就被定为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之一,在各种实行方案与结果中也显示了我国対该价值观的重视。全球治理观,由于全球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样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以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机制”。每每遇到国际危机时,全球机制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给予帮助,度过难关,例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出现的二十国集团,协调各国対应危机,使世界经济摆脱了陷入20世纪20到30年代全球大萧条的境地。在提出这一观点以来,中和普遍安全的概念,倡议世界各国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
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