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甘肃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纲要(讨论稿)二〇〇五年六月一、甘肃林业“十五”发展简要回顾(一)我省林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背景下,“十五”期间,特别是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各民族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林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回眸“十五”,是我省林业建设历史上发展最快、成就最大、质量最好、形势最佳的五年。概括起来,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1、明确了发展的定位我省自然条件差、森林资源总量少、人均占有水平低,是一个多山、多沙、多灾、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省份。我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林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林业建设对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具有重要意义,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十五”期间,林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在省内社会各界达到广泛共识,实现了对林业认识的重大飞跃,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得到真正确立,全省上下形成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林业建设、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林业的可喜局面。2、清晰了生态建设的思路根据《决定》“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我省适时对林业建设方向做出重大调整,确立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道路。在具体发展思路上:首先,认真贯彻省委发展抓项目的战略部署,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四大林业重点工程统领全省林业发展;第二,在强化工程管理上,实行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双轨”分片包干制、工程监理制、区域一票否决制以及检查验收制等管理制度;第三,在资金管理上,实行全省宏观调控,“三专两单”制等;第四,在工程实施和规划设计方面,努力做到整山整沟、整县整乡“双推进”;第五,在科技支撑方面,注视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倡扬乡土树种,提倡多树种混交、乔灌草混交。清晰的林业发展思路,极大地促进了我省造林绿化速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3、完善了政策法规“十五”期间,制约我省林业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加快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创新不断深入。在法治建设方面,先后颁布实施了《甘肃省实施〈森林法〉办法》,同时加大了执法检查的力度;在资金投入方面,中央、省以及各级地方财政对林业的投入大幅增加,为林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在配套政策措施方面,省上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也都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完善了许多有效的政策措施,2004年开始,张掖等5市和正宁等55个县(市、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封山禁牧实施意见、细则或通告,,%。这些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在体制、机制等方面为林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二)主要建设成就1、林业四大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1—2005年,,其中,,。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断深入,。(2005年为计划完成数,下同)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并取得重大进展,“十五”期间,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12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838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200万亩,封山育林90万亩。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十五”期间,管护面积达到5936万亩。共安置和分流企业富余职工43110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工程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建设工程继续加强。“十五”期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其中,,。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截止2003年年底,全省林业系统建立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已达41处,总面积12627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处,,%。大熊猫、金丝猴、牛羚、野骆驼、林麝、普氏野马、珙桐、胡杨、兰科植物等濒危物种的拯救繁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全省湿地保护区总数达到9个,面积为2184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面积990万亩。“十五”期间,我省林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标志
甘肃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