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46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莲美贾秀红王宝宏傅振荣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过敏性紫癜;阿奇霉素;预后;临床分析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发病诱因以感染占首位,病源可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1,2],而支原体感染诱发HSP国内少见报道。本文对我院2003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46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过敏性紫癜(HSP)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3~14岁,。ELISA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IgM阳性,证明肺炎支原体感染,同时诊断均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HSP诊断标准[2]。
临床资料发病年龄:3~5岁2例(%),5~7岁13例(%),7~10岁25例(%),10~14岁6例(%)。临床表现:发热26例,咳嗽34例,46例均有皮肤紫癜,腹痛21例,呕血、便血5例,关节肿痛25例,肾脏损害7例。
实验室资料外周血白细胞升高17例,血小板升高21例,血沉增快16例;C反应蛋白升高31例;大便潜血阳性14例,尿常规:蛋白+~+++例,潜血+~++8例,肾功能检查尿素氮与肌酐均正常。胸部X线检查:支气管肺炎25例,大叶性肺炎2例,间质性肺炎2例,肺门阴影增浓5例。
治疗与转归 46例HSP患儿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IgM阳性,证明肺炎支原体感染。常规禁动物蛋白饮食,抗过敏(西替利嗪),抗凝(潘生丁),改善循环(复方丹参)及Vit C、止血敏、葡萄糖酸钙等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阿奇霉素8~10 mg/(kg·d)静脉滴注5~7 d后,改罗红霉素口服7~10 d。腹型、关节型及混合型患儿短期给予氢化可的松,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停用。治疗2~3周38例痊愈,5例好转,3例病情反复、迁延不愈。随访半年,仅有2例复发。
2 讨论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累及全身小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可能是某种致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近年研究发现HS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失调。发病诱因以感染为主,感染原可通过下列方式触发免疫反应异常:①感染原的某些结构可以作为超抗原,不经抗原提呈细胞而直接激活T、B细胞活化、增殖,触发病理性免疫反应;②感染原的抗原结构与自身组织结构相似,致使发生自身免疫损伤;③某些感染可使免疫活性细胞中DNA低甲基化,从而抑制其正常凋亡,导致免疫活性细胞过度活跃[3]。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主要经呼吸道传染,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各组织器官。除了引起呼吸道病变外,也可累及肺外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如脑炎、肝炎、肾炎、心肌损害、溶血性贫血、格林
巴利综合征、皮疹等等,引起过敏性紫癜者国内也有报道[4~6],但较少;其发病机制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支原体感染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由于支原体与人体某些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故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46例临床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