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CT、MRI诊断
作者:翟跃杰杨义军吉金钟
【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20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进行影像学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MRI平扫及CT增强扫描。结果男性6例,女性14例,-26岁,胆管囊肿I型11例,II 型1例,III型2例,IV型3例,V型3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肝内外胆管薄壁囊状扩张,直径1-,肿块无包膜,大多数形态呈类圆形,增强扫描不强化。结论熟悉胆总管囊肿的发病部位、形态、大小、年龄特点,CT、MRI是一种有价值、无损伤的检查手段。
【关键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先天性胆管囊肿实际是胆管的囊状扩张,系先天性的胆管壁发育不良所致,笔者报告几年来经CT、MRI检查、手术病例证实20例,就其临床、影像表现,综合分析、总结。
材料与方法
~、MRI检查胆管囊肿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26岁,早期婴幼儿表现为阻塞性黄疸,儿童常常出现下述三种典型的症状:(1)右上腹部肿块,(2)腹疼:轻者为振发性胀痛,重者是剧烈性胆绞痛,(3)黄疸:严重程度与胆道梗阻程度有关。
CT机采用Siemens Somatom HQ2和GE Lightspeed 16螺旋CT扫描仪。扫描条件为120-150KV,180mA,层厚5mm~10mm。扫描范围自隔顶至十二指肠水平段,所有病例均做CT平扫加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由肘部静脉注入欧乃派克-300mg/ml,80~。
磁共振扫描仪采用GE Signa ,MRI采用体部线圈,所有病例均分别进行FSE及Flair序列。矩阵256×256,层厚5mm。
结果
,黄疸18例,腹部包块17例。
2. 根据Todani分型,本组胆管囊肿I型11例,II 型1例,III型2例,IV型3例,V型3例,本组资料中,胆总管囊肿主要表现:胆管囊肿I型为肝门区液性密度囊性占位,边缘光滑,壁薄,肝内胆管不扩张或轻度扩张(图1~2和图3~4);II型为胆总管单发憩室;III型表现为胆总管远段囊性肿块突入十二指肠腔内,肝内胆管及胆总管不扩张;IV型为肝内和肝外多发囊肿(图5~8);V型(Caroli)为肝内胆管多发囊状扩张[1],胆道造影CT有助于确诊,本组15例合并胆总管和胆囊结石,基本符合文献分析。
20例中16例胆总管囊壁呈慢性炎症改变。
讨论
胆总管囊肿有人认为胆总管远端阻塞和上部管壁的先天性薄弱,造成胰液倒流入胆总管引起慢性炎症所致。一般病程越长囊肿体积越大,容积可从几十毫升至数升,致使发育不良的胆总管、甚至肝内胆管扩张。本病好发于儿童,女性多见。本组女性14例,12例小于10岁,60%在10岁内出现症状,而获得诊断、治疗[2,3]。本组病例大多数有右上腹痛、黄疸、腹部包块等典型的胆总管囊肿临床表现。
胆总管囊肿的CT、MRI表现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T、MRI表现为肝门部见边界清楚的液性囊状占位,囊肿的上下端与胆总管相通。胆总管囊肿应与肝囊肿、胰腺假性囊肿、小网膜囊肿加以鉴别。肝囊肿没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CT、MRI诊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