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微创导管闭式引流术配合正规抗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微创导管闭式引流术配合正规抗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作者:厉为良李永华杨玉波吕丽辉余凤群
【关键词】导管引流
【摘要】目的研究结核性胸膜炎的胸水引流方法。方法将139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随机分为微创导管闭式引流组(Ⅰ组)和分次胸穿抽液引流组(Ⅱ组)以比较两种引流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及医疗费用。结果与Ⅱ组病例相比,Ⅰ组病例胸水吸收快(±±),并发症少(胸膜增厚、粘连发生率:%%;术后胸痛发生率:%%;气胸发生率:0%%),院内感染发生率低(0%%),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但复张后肺水肿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结论与分次胸穿抽液引流法相比,微创导管闭式引流法配合正规抗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更确切显著,并发症更少,医疗费用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常见病、多发病,除了全身抗结核治疗,胸水的局部引流也非常重要。本前瞻性研究采用微创导管闭式引流法,与分次胸穿抽液引流法[1] 相比,取得了更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1998年8月~2003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经胸部CT、B超、细菌学或组织学或后经诊断性治疗确诊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139例(入院时胸部CT、B超已发现有胸膜增厚、粘连及包裹性积液者已排除在外),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微创导管闭式引流组(Ⅰ组)和分次胸穿抽液引流组(Ⅱ组)。其入院时的病情概况见表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病情概况(略)
引流方法患者入院后即予胸腔穿刺抽液引流或微创导管闭式引流术,穿刺部位多选在腋前线至腋后线第6~8肋间,或由B超定位。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麻,Ⅰ组病例采用25号穿刺套管针导入硅胶管5~8cm,固定后接一次性引流袋,以每小时约500ml的速度引流。Ⅱ组病例则采用传统的分次胸穿抽液引流法[1] ,首次抽液不多于1000ml,每过3天抽1次。
基础治疗两组都用相同的正规抗痨方案(2HREZ/4HR),都未用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采用必要的对因和支持对症治疗。
疗效判断及并发症观察采用胸膜腔B超判断引流后胸水的吸收情况。当B超所见的最大液性暗区<10mm时视为显效,并作为停止引流的指征。此时的住院时间为胸水吸收时间。引流中或引流后询问有无胸闷气急及咯白色泡沫痰以判断有无复张后肺水肿,以胸部平片诊断气胸。停止引流后询问有无穿刺点疼痛。出院前行胸部CT检查,胸膜增厚>2mm或有粘连带形成者判断为胸膜增厚和胸膜粘连。
随访两组均采用门诊、电话和信函相结合的随访方式。
医疗费用按实际发生额计算,单位为人民币元。 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 2 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胸水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院内感染见表2。结果显示,与Ⅱ组病例相比,Ⅰ组病例胸水吸收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P<)。且引流结束后胸痛、胸膜粘

微创导管闭式引流术配合正规抗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rh5371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