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药剂选用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定义是指:具有气流阻塞(airflow obstruction)特点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气流阻塞呈进行性发展,但部分有可逆性。已知病因或具有特异病理表现并有气流阻塞的一些疾病,如囊性纤维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及哮喘等不属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在短期内咳嗽、喘息加重,痰呈脓性或粘液脓性,量明显增多或伴发热等炎症表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药物治疗
很多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都存在着中等以上程度的低氧血症(PaO2<55mmHg),这也是导致病人住院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缺氧所造成的包括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体能状态的改变,呼吸困难、心跳和脉搏增快等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因此要明确是否存在低氧血症及其程度,必须借助于血气分析。
显著的低氧血症必须迅速地给予氧疗,目的是使PaO2至少维持在55mmHg以上,约合SaO2在87%以上,因为在心输出量正常的情况下,这一水平的氧饱和度基本能够保证氧向组织的输送。高浓度的吸气可能会加剧通气/灌注比值的失调,并引起明显的通气抑制,故一般不主张采用1-2L/min的流量吸氧即可。通过吸氧而使得低氧血症改善仅仅只是一种暂时性的措施,更持久地改善需要针对引起病情急性加重的病因进行治疗。
急性加重期COPD病人气道阻力的增加,能够导致临床症状和气体交换异常的进一步加剧。最常见的原因是:支气管痉挛、气道炎症和支气管内粘液栓的增多,而适时地采用支气管扩张剂、皮质激素、祛痰药及胸部理疗等可能克服上述机制,使气道阻力降低。其结果是一方面通过降低气道阻力而使得呼吸作功减少;另一方面通过改善通气/灌注比值,从而改善氧合及换气功能,最终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1)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拮抗剂以及甲基黄嘌呤类(茶碱)药物等。它们有不同的给药方法,包括定量吸入器(MDI)与经贮纳器(spacer)吸入、干粉定量吸入、口服(普通剂型与缓释、控释剂型)和水溶液的雾化吸入等。对于部分急性加重患者,用β2受体激动剂或抗胆碱能制剂溶液通过雾化器(nebulizer)吸入,因其剂量较大,使用比较方便,效果较好。对吸入和口服效果欠佳者,茶碱类药物可以考虑静脉给药。
(2)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急性发作期病人应用皮质激素治疗的大规模对照研究的资料不多。但从有限的资料来看,对部分COPD 急性发作期病人,尤其是具有过敏体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效果明显,或血、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患者,短期的大剂量应用激素可能有效。关于糖皮质激素的给药途径及给药时机,目前主张急性加重期病人宜采用口服或静脉给药,应避免吸入给药。
同时提倡在治疗的早期用药,因为其充分起效要在用药几小时以后。推荐用药剂量:甲泼尼龙,,每6h静脉给药一次,(因为甲泼尼龙的t1/)。泼尼松40-60mg,分2-3次口服。治疗3-4d,待症状控制后再用10-14d的时间,将药物逐步撤除。一般按此方法用药,很少发生激素相关的副作用,但若长期给药其副反应的发生率可高达40%。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药剂选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