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有效教学” 的批判性思考教学有效有效教.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原载《人民教育》2010年第23期
【导读】“有效教学”近年来广泛流行并深入人心,成为许多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这是一个好事,说明大家已经在关注质量、关注效率。
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随之流行的还有“高效”一词。高效课堂、高效教学已然成为一些学校的旗帜,带来的结果却是教学模式的高度统一、教学个性和风格的消解;学校收获了高分数,失去的却是学生的兴趣、激情、创造力。一句话,“有效教学”异化的背后是价值的搁置,是技术化、工具化。因此,“有效教学”很值得重新审视!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现状很值得反思!
成尚荣先生深有感触: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绝不能以有效教学替代整个教学改革。他说,教学的根本性变革在于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是“让学”。而其主要方向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说,当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营造“半肯”的教学文化,为独特的精彩观念的诞生提供机会。他说,少教多学、先学后教是教学模式,但更应视其为可以适时调整的教学策略。一起来读这篇批判性的力作吧。
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批判性思考
成尚荣
一、对有效教学的追问——走向教学的根本性变革。
有效教学是个永恒的话题。尽管作为概念,有效教学于20 世纪上半叶才出现,事实上,有效教学始终伴随着教学而存在。比如,课程的诞生,主要是为了解决知识无限与教学时间有限的矛盾,课程好比是凹凸镜,聚焦在对最有价值知识的选取和组织安排上,为的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班级授课制的诞生,更是为了追求教学的效益。所以。有效教学是个古老的话题。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老校成尚荣长蔡林森在河南沁阳永威学校,经过调查和分析,认为有50%的课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的低效、无效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这个角度看,有效教学既是个基本要求,也是个很高的要求,为此建议不要轻易地提“高效课堂”、“高效教学”。当然,有效教学也是个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反观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我们不得不回到有效教学本身,不得不对有效教学进行追问。追问为的是对有效教学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
追问之一:有效教学产生的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英语教学文献中,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此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它倡导教学是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
’的行为,是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①受20 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人们才明确提出,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有效教学应运而生。有效教学的提出及日益明晰化,显然顺应了时代的要求,这是历史的进步。值得思考的是,有效教学强调“教学也是科学”,是否意味着对“教学是艺术”的否定呢?当然不是。笔者始终认为,应当强调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两者不可偏废。否定科学性,必定造成教学进度的缓慢、教学效率的低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同样,否定艺术性,必然会影响教学的个性化和风格形成,当然也会影响教学质量。提出科学性是为了对教学有一个整体把握,绝不是以科学性来否定、排斥艺术性。当今有效教学的背景已发生了变化,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了主要的背

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有效教学” 的批判性思考教学有效有效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