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2高中语文 第7课《琵琶行并序》同步教案9 语文版必.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语文必修二语文版最新同步教案第7课《琵琶行并序》教案9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整体感知】
一、简析诗前小序
1、注意几个字词: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贬官。 
明年:第二年。今指今年下一年。 
委身:托身。嫁的意思。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命,叫;酒,名词作动词。 
因:于是;为:作,写。 
命:命名,取名。 
2、思考:这段小序有何作用? 
明确: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②概述琵琶女身世; 
③点明写作动机; 
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二、整理文章结构
请分别从诗人和琵琶女的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明确:         诗人                琵琶女 
浔江送客闻琵琶       孤寂月夜弹琵琶 
江心聆听琵琶曲       月夜弹奏琵琶曲 
同病相怜感慨多       江心自叙身世苦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诵读并分析①段 
思考:诗的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②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③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
诗一开始用景物烘托环境气氛,红枫、芦花,秋意萧索,使人油然而生悲凉;加上正是送客离别之际,越发让人伤怀;更何况送客连助酒的音乐都找不到,扫兴到了极点。惨白的月光孤照茫茫江水,诗人一开始就把萧索悲凉的氛围渲染得非常强烈,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四、诵读并分析②段
思考1:白居易是根据什么来描述音乐形象的?琵琶女在琵琶声中流露出什么样的内心感情?
    明确:1、诗人根据琵琶女演奏时琴声的高低缓急,把演奏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分而有合,写得跌宕起伏、收放自如,并在最高潮处戛然而止,干净利落,动人心魄。
    2、运用通感的表现手法,赋形于声,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转移到听者主观的感觉之中,启发联想,余韵无穷。
    3、使用了一连串形象而巧妙的比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音乐,仿佛在闻其声时能见其形,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4、运用了侧面渲染烘托的手法,通过音乐效果的描写来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深切感人。琵琶女在琵琶声中流露出了低沉、抑郁的情调,不得志的哀怨、悲愤之情,暗示了她悲惨的身世。
思考2、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  
明确:1、为了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乐曲引人入胜,感人

2012高中语文 第7课《琵琶行并序》同步教案9 语文版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