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保温与隔热
概述:
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按下列条件,将全国划分成五个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严寒区:最冷月平均温度≤-10℃,日平均气温≤5 ℃的天数,在145天以上的地区;
寒冷区:最冷月平均温度 0~-10 ℃,日平均气温≤5 ℃的天数在90—145天的地区;
夏热冬冷区:最冷月平均温度0~10 ℃,最热月平均温度25℃~30℃;
夏热冬暖区:最冷月平均温度大于10 ℃,最热月平均温度25℃~29℃;日平均气温≥25 ℃的天数在100—200天,夏季防热、冬季可不保温;
温和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0~13 ℃,最热月平均温度18℃~25℃。日平均气温≤5 ℃的天数在0—90天
(一)建筑保温综合处理的基本原则(保温措施)
1、充分利用太阳能: 日照对建筑保温的重要意义:
( 1 ) 太阳能能量密度高;
(2)太阳能为清洁能源;
(3)太阳能廉价;
(4)太阳能有利于人体健康;
(5)太阳能的利用非常现实。
2、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 风对室内气候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通过门窗口或其它孔隙进入室内,形成冷风渗透;二是作用在围护结构外表面上,使对流换热系数变大,增强外表面的散热量。 防止冷风的措施:应争取不使大面积外表面朝向冬季主导风向,当受条件限制不可避免时,也应在迎风面上尽量少开门窗或其它孔洞,严寒地区还应设置门斗。 另外,还要综合考虑房间密闭性和透气性的关系。
3、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型、朝向
建筑师处理体型与平面设计时,首先应考虑功能要求,必须正确处理体型,平面形式与保温的关系;否则,不仅增加采暖费用,浪费能源,而且必然影响围护结构的热工质量。
4、使房间具有良好的热特性与合理的供热系统: 热特性应适合使用要求。例如:全天使用的房间应有较大的热稳定性,以防止室外温度下降或间断供热时,室温波动太大;对于只白天使用或只有一段时间使用的房间,要求在开始供热后,室温能较快上升到所需标准。 当室外气温昼夜波动,特别是寒潮期间连续降温时,为使室内气候能维持所需的标准,要有合理的供热系统。
5、窗的设置和保温 玻璃窗的热阻远小于其它围护结构,是保温重点部位。 (1)增加窗的层数; (2)改善窗框和玻璃的传热性能。
培训课件:建筑保温、隔热、节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