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认识与真理
主要内容:
人的认识的来源;
人的认识的机制与过程;
如何判断认识的真伪
真与善
引言:为什么要研究人的认识
普遍的现象:争论、争吵、争端……
这些现象都跟看法、观念的分歧有关
罗生门:一个故事,四个版本
朱元璋的“文字狱”与“疑心病”
朱元璋(1328-1398)
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内有“睿性生知”,“生”被读成“僧”。
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殿原址修建了知府衙门,遭人告发。朱元璋查看新房子的上梁文,中有“龙蟠虎踞”四字,大怒,把魏观及上梁文的作者、苏州才子高启腰斩。
莫奈的《日出·印象》(1872/1873)
诞生于19世纪后期的印象派绘画对色彩的新理解
现代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说:“印象主义派要求画家们所做的一切,就是真实地记录下那些于特定时刻和特定地点知觉到的最小色彩单位。”
印象派颠覆了绘画中的固有色观念。
一、关于认识来源的两种对立的观点
物
感觉
思想
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经验论
物
思想
感觉
唯物主义反映论
(经验)
(经验)
毛泽东(1893-1976)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二、两种对立的认识路线各有不同的形态
直观的反映论
(1)名词释义:
“反映”强调人的思想、认识、意识、观念来源于外部物质世界。
“直观”强调观念由外界直接输入,人没有对其进行加工,或只做简单的加工。
——直观的反映论
认识与真理 - 认识与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