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文言文教学中的美育》文言文教学中的美育安徽省灵璧中学张芬红地址:(上海市宝山区牡丹江路1211号安信广场D区306室,陈广华,**********)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审美教育自然美意境美人格美智慧美摘要:文言文是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是承载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学文言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的内容,诸如自然美、意境美、人格美、智慧美等等。教师如果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收到“教书育人”“以美育人”的教学效果。文言文是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是承载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学文言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经过长期的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让美把丑与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我认为,教师如果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能达到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的目的。那么,中学文言文教材中蕴含着哪些美的内容呢?一、自然美古代山水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它渊源久远,如东晋的陶潜,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到清代的李渔等,都留下很多这样的作品。并且这些作品被历代文人奉若至宝。其中描写的自然美景,会让读者心灵沉醉,情操受到陶冶。在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中,也选了不少这样的名篇。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姚鼐的《登泰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文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流水,飞花溅玉,多么富有生机!如此美景,真可谓“足以及视听之娱”。姚鼐的《登泰山记》中,作者描写道:“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那青色的山峰披着皑皑白雪,通明的银光照耀着南面的天空,回眸鸟瞰,古老的泰城、大汶河、徂徕山恬静地沉浸在夕阳的照射之中,真是红妆素裹,交相辉映;而半山腰萦绕着的云雾宛如飘带一样,朦朦胧胧,似动非动,别具风采。白雪、青山、落日、城郭、河流、云雾,一切都是那么亲切、自然、和谐,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教这类文章,教师除着力培养学生理解字义、词义、句义和篇章的能力外,还应该指导学生多读熟记。朱子曰:“学者读书,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在吟哦品味这些作品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领略古人游山玩水的情趣,而且要带领他们深入考察我们先辈是怎样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美化自然、描写自然的,让学生通过对祖国山川自然美的领会和享受,来加深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二、意境美“意境”两字在许多人心目似乎只属诗歌,其实不然。文言文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自有其对特定意境的追求。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独为诗所有,也为文言文所有。什么是意境呢?“意”,情思也;境,形象也。宗白华这样说道:“什么是意境?……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那么,什么又叫有意境呢?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
论文《文言文教学中的美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