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十五年来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十五年来中,章晓云,朱松(北京大学心理系,北京100871)摘要:目的:描述中国女性自1985年以来择偶标准的现状和变迁,分析影响女性择偶标准的各种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方法《:中国妇女》杂志1985年至2000年15年间每隔5年选择一年,并在每一季度中选择一期杂志,统计其中女性刊登的征婚启事,总共得到131例。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女性择偶时仍旧最为关注男方的社会经济条件,但是体现社会经济条件的具体内容有所变化,表现为对男方学历和职业的关注稍有下降,而对财产、事业的要求有所上升;同时对对方身高的要求有所下降,体现目前择偶趋向于实惠化趋势。对对方修养、人品的要求呈上升趋势,体现女性婚恋观念的改变和提高。关键词:征婚启事;择偶标准;中国女性中图分类号:B8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2003)0520121208收稿日期:2003207215作者简介:钱铭怡(1955—),女,北京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择偶标准是男女两性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和要求。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社会时期择偶的过程都是不同的。有人将择偶过程比作市场运作过程,每个人依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在婚姻市场中进行讨价还价。[1]社会、文化、个人以及一些人口学因素都会影响择偶过程,同时家人、朋友、社区等也可能对个体的择偶过程产生压力和限制。社会文化因素主要考虑选择的自由度和文化排他性两个角度。选择自由度是一个人选择配偶的自主权。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人们选择配偶的自由度越来越大。根据1990年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的首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现今我国自主婚姻已占主导地位。在已婚的被调查者中,属于“自己决定”或“共同商定”的婚姻占7319%,女性的自主婚姻率为69172%。[2]尽管如此,选择与谁结婚仍受到很多潜在因素的影响,文化的排他性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国家里,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一些。在美国,不同种族之间的婚姻选择会面临很大的压力。[3]在中国,选择配偶很少考虑民族的因素,但是,征婚启事中申明自己是回族的人一般都要求配偶也是回族人。[4]社会阶层如职业、教育水平、收入等因素也是影响择偶的重要因素。无论在国内国外“,门当户对”都是男女双方重要的择偶标准[1][4][5]。地域相近性也是影响择偶过程的重要因素。居住地的相近可以提供建立和发展亲密关系的机会。此外,由于空间的接近,两个人更可能有相似的兴趣和价值观。很多征婚启事的研究发现,对居住地的要求都有很高的比例“,同一城市”的要求一直较高。[6]李银河(1989)研究发现,征婚者中有2317%的人对对方的居住地有具体要求,如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征婚者往往提出要求对方在本市居住,还有少数人指定了一定范围,如某省的北部或某个更小的范围[4]。在美国,Bossard在1932年对费城5000对夫妇进行研究,发现1P3的夫妇婚前住在5个街区以内,一半以上住在20个街区以内。[1]个人特征包括年龄、相貌、性格等也是个体重要的婚恋资源。人们一般倾向选择与自己年龄相当的配偶。在此前提下,女性倾向选择比自己大几岁的男性,男性则相反。[1]相貌、身材对女性来说更为重要,因为男性更看重女性的外貌。[5][7][8]性格也是影响择偶的重要因素。比如,在配偶的选择中“

十五年来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dwd123321123
  • 文件大小87 KB
  • 时间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