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皮生于树茎的外部,它像盔甲一样保护着树茎。从外到内,树茎一般由表皮、周皮、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和髓组成。其中,根吸收的水和养分主要靠木质部向上运输,叶光合作用形成的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光合产物(如糖类等营养物质),则主要靠韧皮部向下运输直到根部,以供根部生存、生长。而树皮既包括死的部分,手感粗糙、坚硬,也包括较软的活的部分。人们甚至把树茎中形成层外的全部组织统称“树皮”。当在木本植物树干上割一圈,深度到达形成层,剥去圈内的树皮后,经过一定时间,因为木质部完好无损,根系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沿植株木质部正常上运,环割上部枝叶可照常生长。然而由于韧皮部已被环剥去,光合产物运输受阻,所以环割的上端切口处聚集许多的光合产物,引起上端的树皮生长加强,形成粗大的愈伤组织,有时成为瘤状物。如果环割得过宽,上下树皮就不能连接,时间长了,根系原来贮藏的养料消耗完毕,根部就会慢慢饿死。地上部分的枝叶得不到充足的水、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被破坏,最后整株植物便会死亡。因此说“树怕剥皮”。25环割:环绕植株的枝干,剥去一定宽度树皮的作法。一般认为在树木主干上环割,由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养料的筛管,会引起根部饥饿而使树木死亡,故有“树怕剥皮”一说。但有些植物如梨、苹果等果树,以及杜仲、黄檗、厚朴等木本皮类药用植物,进行环割剥皮再生试验,获得成功。剥皮再生需要有适合的条件,如树木枝叶必须繁茂,生长旺盛;剥皮时间应在形成层活动旺盛时期,剥皮后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还要有正确的剥皮方法,尽量使树干表面未成熟的木质部细胞不受或少受伤害等。剥皮再生成活的原理,主要是暴露面上未成熟的木质部细胞和少数残留的形成层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很快恢复了分裂能力,大约在1个月左右,就基本上建立起树皮的雏形。剥皮再生可用于皮类药材的生长,在果树栽培上,环割原理亦有应用。如在开花期,适当环割枝干,可暂时阻碍有机物质向下输送,增加伤口上部养分积累,促进花芽分化和提高果实品质。剥皮宽度以当年能愈合为宜,,多用于生长过旺的侧枝或徒长枝。但同一树上进行多次环割,易引起生长衰弱,缩短树龄。在生物探究筛管的作用时也常用到此方法。为什么树怕剥皮?古语有云:人怕伤心,树怕剥皮。树皮被大面积剥掉以后,往往会导致整棵树的死亡,这是为何?如果我们将树干横断锯开,从里往外看,用肉眼即可分辨出里面是木质部分,称为木质部,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靠
果树环割与树怕剥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