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人的侠客情结.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人的侠客情结
陆草
中国人似乎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侠客情结。从先秦到民国,悠悠两千余年,有关侠客的传闻史不绝书,由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即“侠文化”,其核心是侠客的行侠仗义行为,而侠客情结正是产生侠文化的社会心理基础。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侠义精神包括了惩恶扬善、锄强扶弱、生死不惧、大智大勇、一诺千金、不矜其功等多种美德,而以惩恶扬善、锄强扶弱为其核心,具有十分鲜明的道德价值取向。又因为行侠仗义常常与武功高强联系在一起,武功几乎成为实施侠义行为的必要条件,所以,凡以侠义出名者大多拥有高超武功。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侠客”的基本内涵。
在封建社会里,所谓为强为恶者,几乎全部来自社会上层,或为贪官污吏,或为豪强劣绅,因此,侠客的剑锋所向。大抵在统治阶层。
物不平则鸣,社会不平是造成“以武犯禁”的根本原因,也是织就中国人侠客情结的历史根源,诚如《水浒传》所言:“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尽管统治者曾屡屡加以镇压,但因无法改变“社会不平”的本质,因此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这种游侠现象。例如自西汉初年起,豫鲁一带侠客迭出,汉景帝时为了加以裁抑,不仅“尽诛”各地游侠,而且族灭了名气最大的郭解,但是,“自是之后,为侠者极众”,真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了。因此,中国的游侠之风绵绵不绝,大体与封建社会相始终,“以武犯禁”也就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一种持续不断的历史现象。
中国社会历来拥有一个庞大的游民阶层,如僧道、巫卜、倡优、乞丐、匪盗之类,以及大批江湖中人和游手好闲之人。他们大多数没有正当职业,谋生多采取非常手段,而且往往与秘密社会有牵连。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不稳定的一个社会阶层,常常被视为现存秩序的永恒挑战者。而侠客多为“布衣之徒”,本来就属于社会下层,与贫者弱者可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故“振人不瞻,先从贫贱始”。他们无疑是游民阶层中最具有游离性、最富于冒险性的一群。
侠客们最不愿意受到束缚,他们习惯于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甚至不屑与秘密社会为伍。他们自恃武功卓绝,且行事诡秘,也不太把官府放在眼里。侠客们富于正义感,以惩恶扬善、锄强扶弱为已任。所有这些,决定了他们总是要同那些贪官污吏作对,同社会的腐败丑恶现象作对。
《清稗类钞·义侠类》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清道光年间,大学士穆彰阿把持朝政,包庇鸦片走私,从中分肥,主张对英求和。一天深夜,一个相貌奇丑的和尚突然闯进穆彰阿的卧室,掣出明晃晃的短刀来。穆彰阿吓得魂不附体,连诵观音佛号,跪地求饶。和尚大笑道:“我原来还当你是个奸雄,不料如此贪生怕死。若杀了你,反倒玷污了我这把刀!”遂扬长而去。事后,穆彰阿恼羞成怒,怀疑和尚为主战派官员所遣,于是出重金收买一名刺客,去暗杀主战派首领林则徐。此时林则徐已被革职查办,流放到新疆。一天晚上,林则徐突然发现有个丑和尚横卧窗外,执不进屋。二十多天后,窗外忽然传来凄厉叫声,旋即又寂静如初。林则徐急命仆人去看,却见那个丑和尚正在掘坑埋一个尸首,台阶上下满是血迹。仆人惊呼道:
“和尚杀人了!”丑和尚笑道:“和尚不杀人,和尚杀杀人者!”林则徐强邀他入室,欲以酒食款待,和尚说:“我持酒戒。”又问他何以不持杀戒,和尚答道:“能杀人,方能活人。”后来,林则徐被赦免回来,那丑和尚也忽然不知去向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反奸臣而保清官的事例。
也是在《清稗类钞》中记

中国人的侠客情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泥巴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