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拉萨课件.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拉萨
经济1002
1004200215
张嫔
目录
一、拉萨的历史沿革
二、自然地理和人口概况
三、行政区划
四、拉萨的城市格局
五、经济发展概况
六、拉萨的发展模式
七、拉萨的民俗文化
历史沿革
从西藏民主改革前的拉萨城市的历史变迁来看拉萨城市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公元六世纪末成了苏毗的统治中心。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支流相曲河流域,是西藏早期部落苏毗的发祥地。
(二)公元七世纪成了吐蕃王朝的新都。公元前2世纪初叶,雅隆部落的首领聂赤赞普成为西藏第一位藏王,建立了“蕃”王国。
(三)格鲁派政权噶丹颇章到噶厦政府时期的拉萨城市发展。吐蕃王朝覆亡后,拉萨的复兴源于藏传佛教格鲁教派的兴起。
(四)噶厦政府到民主改革时期的拉萨城市发展。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清政府把甘丹颇章政权改为噶厦政府。
自然地理和人口状况
拉萨市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受下沉气流
的影响,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属高原季风半干旱气候。,,。降雨量集中在6、7、8、9月份,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时间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
2009年末,,。其中,城镇户籍人口(非农业人口),,乡村户籍人口(农业人口),。
行政区划
拉萨市于1960年设市,现辖堆龙德庆县、尼木县、曲水县、林周县、达孜县、墨竹工卡县、当雄县和城关区八县(区),64个乡(镇、办事处),269个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全市行政区域东西跨距277公里、南北跨距202公里,总面积29518平方公里。
拉萨的城市格局
(一)形成了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拉萨城可以说是围绕大昭寺建立的。大昭寺是拉萨最早的城市建筑之一,主要受宗教“中心说”和“女魔说”的影响。
(二)布达拉宫为核心的宫堡式聚落。拉萨城市背山临水,布达拉官成为城市中的最高点。以布达拉宫为代表的庙宇建筑群,平缓开阔的小平原中成片的藏式民宅,形成了拉萨特有的城市天际轮廓线。从某种角度来看也受到了西藏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天梯说”、“金刚说”和藏族的民族特性及自然条件的影响。
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概况
2005年上半年,拉萨各县(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为实现全年各项预期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1至6月,拉萨市各项经济指标完成良好, 亿元,%。,%;,%;,%。
“三农”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上半年,,%;,,;乡镇企业实现产值3亿元,。
工业生产效益提高。1至6月,,%。其中:,,,创近年来同期最好水平。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旅游营业收入37976万元。进出口贸易总额484万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含中直、区直单位),%。,。
财税和金融运行平稳。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851万元,%,%。财政支出48860万元,%。从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看,全市财政收支正常。,各项贷款余额11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668元,,收入8919万元。
拉萨发展模式
三种社区参与型旅游发展模式
“一三一”乡村旅游富民计划
城郊和农区两种发展模式相结合的庭院经济模式
拉萨青稞啤酒带动青稞产业发展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增收
旅游业的发展
1、三种社区参与型旅游发展模式
结合拉萨乡村旅游产业的特殊性,遵循社区参与的基本原则,重点培育三种适应拉萨特点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通过试点推广、树立典型等途径,以模式化的管理运营,铺就拉萨乡村旅游的科学发展之路。

根据规划,318国道和

拉萨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实用文库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2-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