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古今中药度量衡
汉代 1两= ; 清代:1两=
项目
汉代
清代
1石
1石=四钧=29760克
1石=120斤=70800克
1钧
1钧=三十斤=7440克
1斤
1斤=16两=248克=液体250毫升
1斤=16两=590克
1两
1两=24铢=
1两=
1圭=
1撮=2克
1钱=10分=
1石=2斛=100000毫升
1斛=10斗=20000毫升
1斛=5斗=50000毫升
1斗=10升=2000毫升
1斗=10升=1000毫升
1升=10合=200毫升
1升=10合=1000毫升
1合=2龠=20毫升
1合=10毫升
1龠=5撮=10毫升
1引=10丈=355厘米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
一、汉代
1 石= 四钧= 29760 克
1 钧= 三十斤= 7440 克
1 斤= 16 两= 248 克= 液体250 毫升
1 两= 24 铢= 克
1 圭= 克
1 撮= 2 克
1 方寸匙= 克= 药末约2 克= 草木类药末约1 克
半方寸匙= 一刀圭= 一钱匙= 克
一钱匙= - 克
一铢= 克
一铢= 100 个黍米的重量
一分= - 克
1 斛= 10 斗= 20000 毫升
1 斗= 10 升= 2000 毫升
1 升= 10 合= 200 毫升
1 合= 2 龠= 20 毫升
1 龠= 5 撮= 10 毫升
1 撮= 4 圭= 2 毫升
1 圭= 毫升
“石”:读shí,后来读dàn
“龠”:读yuè
1 引= 10 丈= 2310 厘米
1 丈= 10 尺= 231 厘米
1 尺= 10 寸= 厘米
1 寸= 10 分= 厘米
1 分= 厘米
梧桐子大= 黄豆大
蜀椒一升= 50 克
葶苈子一升= 60 克
吴茱萸一升= 50 克
五味子一升= 50 克
半夏一升= 130 克
虻虫一升= 16 克
附子大者1 枚= 20-30 克
附子中者1 枚= 15 克
强乌头1 枚小者= 3 克
强乌头1 枚大者= 5-6 克
杏仁大者10 枚= 4 克
栀子10 枚平均15 克
瓜蒌大小平均1 枚= 46 克
枳实1 克
石膏鸡蛋大1 枚约40 克
厚朴1 尺约30 克
竹叶一握约12 克
二、清代
1 石= 120斤= 70800克
1 斤= 16 两= 590 克
1 两=
1 钱=10分= 克
1石=2斛=100000毫升
1 斛=5斗= 50000 毫升
1 斗= 10 升= 1000 毫升
1 升= 10 合= 1000 毫升
1 合= 10 毫升
1 引= 10 丈=355厘米
1 丈= 10 尺= 厘米
1 尺= 10 寸=
1 寸= 10 分= 厘米
二、进制关系
1. 十六进位制与公制重量单位对照表
一厘:约等于十毫()。
一分:约等于十厘()。
一钱:约等于十分()。
一两:约等于十钱()。
一斤:约等于十六两(500克)。
2. 古代医家用药剂量对照表
一方寸匕:约等于2。7毫升,或金石类药末约2克;草木类药末约1克。
一钱匕:约等于5分6厘,或2克强。
一刀圭:约等于一方寸匕的十分之一。
一撮: 约等于四刀圭。
一勺:约等于十撮。
一合;约等于十勺。
一升:约等于十合。
一斗:约等于十升。
一斛:约等于五斗。
一石:约等于二斛或十斗。
一铢:一两等于二十四铢,十六两为一斤。
一枚:以铜钱中较大者为标准计算。
一束:以拳尽量握足,去除多余部分为标准计算。
一片:以一钱重量作为一片计算。
一字:古铜钱面有四字,将药末填去钱面一字的量。
一茶匙:约等于4毫升。
一汤匙:约等于15毫升。
一茶杯:约等于120毫升。
一饭碗:约等于240毫升。
古今度量衡对照表
我国历代医药书籍中,关于用药计量单位的名称,虽然大体相同,但其具体的轻重、多少,往往随着各个朝代的变迁和制度的改革颇有出入,古制大多小于今制。鉴于读者应用中药时往往会参阅古今文献,在此收录一些有关古今度量衡对照的研究资料,
中医中药古今度量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