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子罕辞玉.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子罕辞玉
(2009-10-24 17:13:54)
转载
标签:
子罕
美玉
玉名
九拜
刘义庆
赵国
教育
子罕⑴辞玉
宋人或⑵得玉,献诸⑶子罕。子罕弗⑷受。献玉者曰:“以示⑸玉人⑹,玉人以为宝也,故⑺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⑻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⑼丧⑽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⑾也。”子罕置诸其里,使⑿玉人为之攻⒀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出自:《春秋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⑴子罕:人名,是春秋时代宋国的司城(掌管工程的官),又名乐喜。
⑵或:有个人。
⑶诸:之于。
⑷弗:不。
⑸示:鉴定。
⑹玉人:加工玉石的工匠。
⑺故:所以,因此。
⑻尔:你。
⑼皆:都。
⑽丧:失去。
⑾请死:指献出这块玉石以免回去的途中遭遇不测。
⑿使:让。
⒀攻:加工。
翻译:有个宋国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石的人说:我曾经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因此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图财物的这种操守当作是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自留有各自的宝物。”献玉的人跪拜着诉述:“小人带着玉璧,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献玉人政治好那块玉,让他富裕后再返回他的家。
分析:1、子罕弗受玉,献玉者做了解释,他解释的用意是什么?说明这玉是块真玉,劝子罕收下。
2、作者在文中褒扬的是谁?褒扬了他怎样的精神?褒扬了子罕。褒扬他洁身自爱、不贪钱财的精神。
3、从文中悟出做人的道理: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上最宝贵的东西。
知识链接
1、稽首:古人讲究礼节,《十三经》中就有三《礼》——《礼记》《周礼》《仪礼》,介绍古代各种礼仪制度。从恭敬程度上来说,分为九种,《周礼·春官·大祝》有所谓“九拜”的说法,排在第一的,也是最恭敬的叩拜礼就是稽首。唐代贾公彦解释稽首的“稽”是稽留的意思:“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又说:“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九拜”的第二拜名“顿首”,郑玄注:“顿首,拜头叩地也。”因顿地即举,故称“顿首”。顿首与稽首的共同处都是头叩地,区别在于是否停留。停留的谓稽首,不停留的谓顿首。“九拜”的第三拜名“空首”,郑玄注:“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说“空首”又称“拜手”,就是叩头至手。因头不着地,故名“空首”。
九拜”的前三拜通属“正拜”,即正式的拜见礼,其余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多为在遇有吉凶之类事情的场合中的拜见。
三叩九拜
2、《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

子罕辞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