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肽的主链为-[C-N-C-C-N]-,自左向右分别为C1,N1,C2,C3,N2 C1-N1-C2形成的平面与N1-C2-C3形成的平面之间因为N1-C2之间的化学键旋转而成一定的角度,叫做二面角φ。同理N1-C2-C3形成的平面与C2-C3-N2形成的平面之间的角度是二面角ψ DNA的一级结构: 指4种核苷酸的链接及从N-端到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 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 ,特别是球蛋白中,经常可以看到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的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5. DNA的三级结构: 是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也就是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 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是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 :不同物种中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蛋白质或具有明显序列同源性的蛋白质。 :又称单纯蛋白质,这类氨基酸只含由α-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不含其他成分. : 结合蛋白质是单纯蛋白质和其他化合物结合构成,: : 调节盐浓度,可使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几种蛋白质分段析出 :四级结构的蛋白质中每个球状蛋白质称为亚基,亚基通常由一条多肽链组成,有时含两条以上的多肽链,单独存在时一般没有生物活性。15. 结构域 :结构域是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特异结构和独立功能的区域,特别指蛋白质中这样的区域 16. 构象:构象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放臵所产生的空间排布。 :-碳原子所组成的基团。 : 肽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双键性质,参与肽键的六个原子不能自由转动,位于同一平面,此平面就是肽平面,也叫酰胺平面。 20.?—螺旋 : α螺旋是一种最常见的二级结构,①肽链骨架围绕一个轴以螺旋的方式伸展;②螺旋形成是自发的,肽链骨架上由n位氨基酸残基上的-C=O与n+4位残基上的-NH之间形成的氢键起着稳定的作用;被氢键封闭的环含有13个原子,;③,螺旋上升一圈;每一个氨基酸残基环绕螺旋轴100°,,;;Φ角和Ψ角分别为-57°和-48°;④α螺旋有左手和右手之分,但蛋白质中的α螺旋主要是右手螺旋;⑤氨基酸残基的R基团位于螺旋的外侧,并不参与螺旋的形成,但其大小、形状和带电状态却能影响螺旋的形成和稳定。 23.?—转角 : β-转角结构(β-turn)又称为β-弯曲(β-bend)、β-回折(β-reverse turn)、发夹结构(hairpin structure)和U型转折等。蛋白质分子多肽链在形成空间构象的时候,经常会出现180°的回折(转折),回折处的结构就称为β-转角结构。 :在适当条件下变性蛋白质可恢复其天然构象和生物活性,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相互作用。体内许多蛋白质分子含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多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亚基(subunit)。: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环上的三联体核苷酸残基序列。 :DNA的碱基组成特点——Chargaff定律(1)碱基当量定律:嘌呤碱总量=嘧啶碱总量,即A+G=T+C (2)不对称比率A+T/G+C因物种(亲缘关系远近)而异。 : DNA的复性指变性DNA 在适当条件下,二条互补链全部或部分恢复到天然双螺旋结构的现象,它是变性的一种逆转过程。DNA的复性不仅受温度影响,还受DNA自身特性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 热变性DNA一般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此过程称之为" 退火"(annealing)。这一术语也用以描述杂交核酸分子的形成(见后)。 : 增色效应或高色效应 (hyperchromic effect)。由于DNA变性引起的光吸收增加称增色效应,也就是变性后DNA 溶液的紫外吸收作用增强的效应。 : 在生物化学中,是指:若变性DNA复性形成双螺旋结构后,其紫外吸收会降低,这种现象叫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