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股民被骗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案例分析股民买分析收益股民收益理财理.doc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股民被骗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案例分析
一、案情回顾
某某证券营业部时任总经理龚某某,将原本是一款证监会批准发行的正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被包装成“年收益1-2倍”集合理财产品来销售。龚某某采取向营业部的客户许先生提供了一份“某某基金优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简介”,简介上有“公司高层持有大量该产品”、“绝对安全”、“一年内收益将最少打1-2倍”等字眼基金介绍材料,引诱客户许先生购买,其分别于2010年8月17日、8月26日、9月7日分三次将470万元现金交给了营业部时任负责人龚某某,在交现金的同时,许先生同时签订了盖有账户管理专用章和“某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公章的《某某基金优选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在收取款项后提供了加盖营业部印章的收款凭证。另有十几名客户也购买了此产品金额达2900多万元。一年以后,投资者却被告知本金及收益均无法兑付,营业部时任负责人携款失踪,许先生和部分投资人向某某县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
二、风险分析
通过查阅信达证券官网,可以看到名为“某某红基金优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产品,相关法律文件显示,这款产品于被中国证监会核准设立。与龚某某兜售的产品承诺收益不同的是,该产品的说明书显示,产品不保证委托人资产本金不受损失,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龚某某借公司发理财产品的机会,骗取客户信任,非法吸收资金,也暴露了该证券公司管理存在漏洞,才使不法分子有机可趁。风险有如下“四失”:
1. 业务用章失控。龚某某作为营业部的责任人直接管理使用了业务用章,并在收取款项后提供了加盖营业部印章的收款凭证,营业部业务用章只是总经理一人管理,在没有实施二人同时在现场的情况下监督使用,缺乏登记、审核、监督的制度,让他有机可趁来欺骗客户资金。
2. 空白合同文本管理缺失。龚某某与客户之间是在信达证券徐闻营业部办公室签订合同,使用了放在公司营业部用于销售理财产品的盖了公司章的空白合同文本,这样的空白同文本就是漏洞,就等于把风险留给了公司,龚堪明所持的加盖公章的空白合同书,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容易被客户视为其营销的产品的合同是有授权行为的,这让客户真假难辨。
。投资人许先生向龚某某交付现金购买理财产品,这与证券公司客户资金实行第三方存管的资金管理规定完全背道而驰,导致投资人的款项没有进入营业部对公账户,出现资金直接被不法人员龚堪明占为私有的犯罪行为。
。龚某某是某某证券营业部负责人,身份上使客户产生信赖,蒙骗客户在加盖公司印章空白合同上签字,其违背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欺诈客户,这人道德败坏,其公司产生了用人不当的风险。
三、管理探讨
1. 实施技防与人防相结合方法,加强合同业务专用章管理。证券公司制订合同业务专用章管理制度,刻制合同业务专用章由公司总部统一办理,合同业务专用章由二人监督保管;严格合同业务专用章审批、使用登记制度,严格规定合同业务专用章不得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一人使用,严禁在空白合同上用印,重要业务合同签订采用全程监控措施,对印章保险柜的开启、审批、使用、保存全程控制,防止有人盗用合同业务专用章进行非法活动。
2. 加强合同文本的规范化管理。合同欺诈不仅对合同签订客户方造成损失,而且使加盖公章的证券公司蒙受损失,至少是商业信誉上的损失,因此要加强对合同文本管理。一是禁止在合同文本上加盖公司印章;二是对空

股民被骗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案例分析股民买分析收益股民收益理财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emsbln68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