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学习目的要求】
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什么是"语言"?它和说话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要弄清楚"什么是语言"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语言与说话不是一回事儿。说话是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但是,另一方面,语言的存在又必须以说话为前提,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孤岛上,没有说话的需要,不跟人交谈,他就会失去语言能力。
抗战时期,山东的青年农民刘连仁被日军抓到日本当劳工,后逃入北海道的山林中穴居,没有说话的需要,因而他的语言能力也就日渐衰退而不会说话。在他穴居的第13年,他看见一条船,想喊一声"船"求救,但舌头不听使唤,转动不灵,喊不出"船"的音来。他意识到失去语言能力的危险,将来遇救,也无法说明自己的来历。于是,他张嘴训练舌头的弹性,以顽强的毅力学说话,最后才慢慢地说出:"我叫刘连仁,我是中国人,山东高密县人。我是民国三十三年抓来的劳工……"
刘连仁为什么在失去语言能力之后又能说出几句简单的话来?因为他原来会说话,失去语言能力之后还记得像我、人、中国、高密县、叫、是、劳工……这样一些字眼儿,还记得"我叫刘连仁"中的"我"得放在"叫"的前面,不能说成"刘连仁叫我",等等。就是说,他还记得一些把字、词组织起来造句的规则。这件事告诉我们语言与说话的联系与区别:语言好像是一种工具,需要人去用,不用就会"生锈"、就会"退化",而说话则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说出来的"话"是这种行为"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为了适应他人的需要而存在的;没有这种需要,人们就会丧失说话的语言能力。这就是说,语言不等于说话,也不等于说出来的话。
这也不等于语言,那也不等于语言,那么,什么是语言?它在哪儿?回答是:语言存在于说话和所说的话之中,人们可以从所说的话中找出语言来。
如何理解语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就需要语言,人们用它进行交际,交流思想,以便在认知现实、改造现实的过程中协调相互之间的行为,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所以,语言是人们的一种交际工具,而且是一种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人们想到的一般都是手拿脚踩的物件,如锄、枪、车之类,不会把语言列入工具一类。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工具是进行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锄、枪、车等固然是器具,语言何尝不是?只不过它不是手拿脚踩的器具,而是口说的"器具";不是进行生产劳动的器具,而是协调人们生产劳动的"器具"。它比任何器具都简便有效。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语言,生活在一个共同地域中的人群能不能组织成一个上下有别、长幼有序、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相互协调的社会?人类认识现实的成果能不能代代相传继承?教学有没有可能进行?在发生战争的时候有没有可能调动千军万马、协调各军种的一致行动?等等,等等,都没有可能。
所以,语言是组成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什么是社会?《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解释:一是指一种社会形态,如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另一是指"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群"。我们这里所指的"社会"是第二种意思。
每一个民族就是"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群",因而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少数没有自己语言的民族,如我国境内的回族、满族等,那是由特殊社会条件造成的,与语言的相互影响有关,需要另做具体的分析。
语言是组成民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一个民族内部,人们还可以分成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相互之间还有可能形成尖锐的对立、进行殊死的斗争,但相互使用的语言是一样的。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北伐,自然需要共同的语言;1927年国共分裂,相互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同样需要共同的语言。
所以,就语言的性质来说,它对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偏见,都可以自由地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跟其他人交流;至于不同的人群在语言使用上的特点,例如知识分子说话的时候较多地带有文绉绉的书面腔,没有受过教育的普通老百姓说"大白话",不会"咬文嚼字",那是使用语言的人因社会生活条件、文化素养等的差异而带来的特点,与语言可以一视同仁地为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服务的性质无关。所以,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而且是全民的交际工具,不管是帝王将相、公子王孙,还是平头百姓、小偷瘪三,他们在语言面前都是平等的,谁都没有垄断语言和改造语言的特权。
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前面说,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而且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
语言学纲要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