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目标及教学要求“语言学概论”是中文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注重介绍语言学的基础知识,讨论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思维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适当涉及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一些内容。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与语言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中关于语音、语汇、语法、语义、文字的基础知识,基本了解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思维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初步了解语言学的应用的一些内容,并能在专业学习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第二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认识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认识语言和民族、语言和种族的关系;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认识语言符号的诸特征;了解语言学的性质、作用以及发展梗概。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3、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4、语言和种族的关系;5、语言与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必须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第二节语言的性质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2、任何符号,包括语言符号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4、语言符号的可变性;5、语言是一个系统;6、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是不平衡的;7、语言系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自主性;8、语言系统的层次性;9、组合关系的含义;10、聚合关系的含义;11、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第三节语言学1、普通语言学的含义和主要研究领域;2、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主要研究领域;3、古代哲学家对语言的研究;4、古代语言本体研究;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6、普通语言学的产生;7、索绪尔的主要贡献;8、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新学派的产生;9、语言学和文学的关系;10、语言学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中的应用;11、语言学研究在语言规划中的作用;12、语言学研究与计算机科学。第二章语音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语音的各种性质,了解描写元音和辅音发音特征的方法,理解音位学的基本的理论和音位分析的基本原则并能够运用,了解音位和韵律特征的基本形式,提高认识语音现象的能力。第一节语音的性质1、语音在语言中的作用;2、语音和一般声音的本质区别;3、音高与发音体的形状和质地的关系;4、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5、音强与使发音体振动的外力的关系;6、音强和响度关系密切,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7、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8、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9、对语言来说,重要的、能起区别意义作用的是相对的音高、音强和音长;10、音质的性质;11、乐音和噪音的区别;12、音质与发音体、发音方法以及共鸣器的形状之间的关系;13、音质在语言中的作用;14、人类发音器官的构造及其各部分的功能;15、声带活动的情况。第二节音素1、国际音标的优点;2、使用国际音标应注意的问题;3、元音和辅音的区别;4、元音音质的差别主要是由共鸣器的不同形状决定的;5、改变口腔形状的三种方式: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嘴唇的圆展;6、舌位前后、高低和嘴唇的圆展在元音发音中的作用;7、舌面元音舌位图;8、主要的发音部位;9、发音方法的内容;10、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辅音发音中的作用;11、辅音发音过程可以分为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第三节音位1、音位的辨
语言学纲要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