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杠杆。(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过程建议第一课时一、杠杆杠杆是最重要的一种简单机械,它也是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引言,引起学习杠杆的兴趣。然后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如撬棒、跷跷板、抽水机等。抽象出杠杆的特征,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在黑板上画出撬棒撬石头的图,结合图讲述什么是杠杆的支点;找出作用在撬棒上的动力(人的作用力)和动力作用点,阻力(石头的压力)和阻力作用点;再讲述什么是力臂和怎样确定力臂。-4乙和丙中的动力、动力作用点、阻力、阻力作用点和支点,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点到线的距离,学生在数学课中已学过,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数学课中的知识,而后讲力臂概念,但很多学生尽管能正确说出定义而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把支点到动力或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作为力臂。对于上述学生易犯的错误,需要在后续的学习和练习中多次强调和纠正,才能解决。在本节课开始介绍这些概念时,强调一下就可以了。-1的例子抽象杠杆特征时,最好是对图中例子画出杠杆示意图,即用一条直线、折线或曲线代表杠杆实物,用一个点(或一个小三角形的顶点)代表转动轴,这样的示意图,有利于抽象出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有适当的挂图、投影片的学校应充分发挥它们的效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通常杠杆是在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的。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通过推门比赛(图12-3,一个大力士在离门轴很近的地方推门,而一个力气较小的人在门把附近往相反方向推门,让学生判断谁将获胜。)或其他一些活动,-4的实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力士会推不过力气较小的人呢?怎样才能用更小的力撬起大石头呢?等等。也就是说,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然后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猜想,按照课本提示,独立完成探究过程。应向学生介绍清楚,实验中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是人为规定的,-5规定的进行。实验结束后,在课堂上讨论各自的实验结果,教师在最后给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探究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一结论,解释“为什么大力士会推不过力气较小的人”;解决“怎样才能用更小的力撬起大石头”的问题。为了加深对力臂的理解,可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如图12-4所示,沿a、b两个不同方向用力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平衡。观察两次的拉力是否相同,想一想,为什么?科学世界杠杆的应用这一段主要介绍杠杆的应用。可以在课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