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沧浪亭景观艺术分析..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号2010229135分类号本科生年度论文题目:沧浪亭景观艺术分析院(系)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10级园林学生姓名魏楠指导教师(职称)袁海龙(教授)提交时间二零一二年一月前言苏州园林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与北方园林的显著不同就在于它的精巧和雅致。而沧浪亭之美,在于它的清逸、脱俗。沧浪亭古木参天,绿竹摇风,高筑四望,借景园外,以郊野山水为衬托,秀色遥遥,自然闲雅,气质古朴,开苏州古典园林造园之滥觞。沧浪亭进门即可见山,而这符合宋人的山水画理,正所谓“开门见山’,山上古木郁葱,藤萝蔓挂,并配有亭榭,山体高下陡峭,小径曲折变化,极富野趣。沧浪亭反映了宋代文人的高雅审美情趣和山水诗、山水画的素养,沧浪亭可以说就是凝固的诗。沧浪亭景观艺术分析魏楠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安康,725000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沧浪亭的历史概况、造园形式、造园意境、规划布局等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尤以沧浪亭漏窗的装饰特色、漏窗的图案象征性、空间美感以及从借景对景的角度来分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性,以便突出漏窗这种艺术实体在江南园林美学中存在的不可或缺性。关键词沧浪亭;意境;形式;规划;漏窗沧浪亭的历史概况及名称由来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孟子·离娄上》)数千年来,清浊处世哲学一直是儒家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由此可见处于人生低谷时期的苏舜钦取名沧浪亭之深意。沧浪亭之前身应追溯到五代时期,乃吴越国吴军节度使孙承右之池馆,百年后渐废。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苏舜钦(字子美)因支持革新被革职,流寓吴中,见孙氏废园“草木郁然,崇阜广水”,“坳隆盛世,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埼,号沧浪焉”。苏舜钦也因此与沧浪亭结缘,自称“沧浪翁”。自始沧浪亭声名鹊起,至今已历千年风霜雨露。数年后苏卿卒,章、龚二氏继居园内,发现地下有嵌空大石,传为广陵王时所藏,乃建阁起堂,重加扩建。因亭之胜,名甲东南,声造天下。南宋时抗金名将韩世忠得此园,锦上添花:筑飞虹桥、修寒光堂、建灌缨亭、立清香馆等,设翠玲珑,真乃“瑶华境界”,时称韩园。元明时世事更迭,沧浪亭也几经沧桑:元延佑年间僧宗敬在此建妙隐庵,明嘉靖三年苏州知府胡缵宗于旧庵内建韩蕲王祠,二十年后僧文瑛复建沧浪亭,归有光有作《沧浪亭记》。及至清代硝烟四起,沧浪亭更是命运多舛。康熙二十三年,江苏巡抚王新命建苏公(苏子美)祠,十年后巡抚宋荦访寻亭之旧迹未果,遂将亭移建于山之巅,即是今日沧浪亭之格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额匾,同时增设观鱼处、自胜轩、步碕廊等,还写有《重修沧浪亭记》;道光七年,布政使梁章钳再度重修此园,五百名贤祠便在此时建成。自此沧浪亭成为苏州历代官吏上任时必祭之所,不幸的是,在咸丰十年即1860年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即1873年,巡抚张树声全面整修和新建,于原址筑亭,于亭之南增建明道堂,堂后设有东苗、西爽、步琦、静吟、清香馆、翠玲珑、面水轩、看山楼、闻妙香室、见心书屋、瑶华境界、印心石屋、藕花水榭等分局祠之南北。今日之沧浪亭基本保持那是的风韵。。它虽经历了宋、元、明、清之历代更替,

沧浪亭景观艺术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odkd
  • 文件大小135 KB
  • 时间201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