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案.doc:..《辛亥革命》教案《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1、 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武昌起义的背景,兴中会、同盟会,武昌起义。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历史功绩。能力:1从文本、视频中获取信息的能力。2依据史实来分析问题的能力。3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过程:教师利用视频资料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方法:通过对“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的探究,学习分析背景、原因的方法。通过对“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探究,学习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思路。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极好教材。《临时约法》的制定体现了“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理念。教学重点: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在寻找救国救民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2、 活动一:情境:播放视频资料《辛亥革命的准备》。任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问题1:“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要求作记录。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背景、原因分析的方法指导。3、 活动二:情境:播放视频资料《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学生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史实,教师补充讲解这一史实。4、 合作探究题: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要求学生先开展讨论,后进行辩论。老师对学生的辩论情况及时给予评价。指导学生学习对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 教师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力量不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和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而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最终是由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来完成的。6、布置课后探究题: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1913年北京某大户人家生了一个女孩,你认为这女孩会缠足吗?请说明理由。板书设计:一、 辛亥革命的兴起阶段1、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2、 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3、 建立革命团体4、 传播革命思想5、 发动武装起义
《辛亥革命》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