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学论文工程伦理学学习心得资源环境学院12植保4班姓名:苟晨醒学号:201230200403本学期学习了工程伦理学,我从中受益匪浅。所谓工程是人们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及它所取得的成果。它是有特定的目的的,集体性的,较大规模的改变自然状况,改变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社会活动。在古代,已经有诸如都江堰、大运河、埃及金字塔之类的巨大工程,但古代的基本生产活动方式是以个体的,小生产的方式为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社会的物质面貌已由现代工程塑造,另一方面,现代工程也受到现代社会的物质面貌的重要影响。 所谓伦理,就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规则,行为准则。而伦理学就是关于道德起源,发展,人的行为准则和人与人之间义务的学说。其研究内容有:揭示规律、批判腐朽、阐明体系、探究措施、继承遗产。现在它在当今社会的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地凸显出来。现代社会的工程活动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活动,工程活动中不但包含技术活动因素,而且包括经济因素,管理因素,伦理因素等。它们在建设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工程伦理学在工程建设中就有着很大的作用。下面我以正反两个列子展开来谈谈我学习的体会。。震源深度13公里。地震导致全市各县(区)多处房屋严重受损。,倒塌12851间,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受损垮塌。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震中龙门乡一座百年老宅巍然屹立。一个坚固且又抗震能力强的住宅,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对住户来说,无疑是最安全的生命保障。遗憾的是,,在宝兴县许多汶川地震后刚刚建设、当初被誉为“抗8级地震、9度设防”的安置房,却没有逃过这场劫难。在科技非常落后的清同治年间,无论是建造技术还是各种建筑材料都非现代可比。一座当时很常见的普通民宅,不可能经过高端特殊设计,也不可能是具有“国家资质”的施工单位建造,更不可能按什么“国家标准”。它只不过是民间临时凑起能工巧匠的杰作,历经百年风雨后,依然让很多现代建筑自愧不如。而且,稍微留心还不难发现,在很多地震频发地区,能够经受住地震并保存完好的建筑,往往都有老宅、庙宇、祠堂等古建筑的身影。当然,现代建筑中,也有不少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由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巴曙松在雅安市石棉县捐建的希望小学在这次地震中就屹立不倒,并在当地赢得了“房坚强”的美名。尽管当今建筑材料科技含量再高,施工技术或手段再发达,如果在设计、施工甚至质量监管过程中只注重利益,让利益收益最大化,缺乏对生命的足够敬重,严重缺乏责任心,那么在好看再壮观的建筑也经不起地震的折磨,不能给居住着带来安全的保障。 这百年老宅,让我想到了芦山地震后,宝兴县几乎所有房屋受损的惨状,而且还包括汶川地震后据说能抗8级地震,并且才建成没几年的重建房。也让我想到了让鞭炮炸毁的大桥,让雨水冲垮的公路等等。 其实,当今科技的发达程度,是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无法相比的。就建筑科技来说,不管是建筑材料、建筑工艺,还是建筑理论,现代科技都要大大优于一百多年前。而一百多年前更没有监管部么严格的监管,也没有严格的国家标准,更没有这么多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百年全的老宅能屹立不倒都是建造者那份用心吧。现代建筑工程输就输在开发商只在乎利润,设计者只在乎外观,建造者只在乎工资,没有人真正为了房
工程伦理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