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 、(2) 。
。
,桑代克早年所做的饿猫学会逃出迷笼实验,实为条件反应学习实验,猫的行为不必用效果律解释,而是可以用 原理解释。
,“强化”指 。
,“强化”指 。
(1) 、(2) 、(3) 。
(1) 、(2) 两大类。
(1) 、(2) 、(3) 、(4) 。
第一次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了人类联想规律; 首次用动物作被试研究动物联想学习的规律。
二、判断
。
。
,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前,并引起反应。
“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形成在实质上没有区别。
第三节强调认知与组织的学习观
联想主义者把学习简单地看作是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强调多次重复的练习和强化等因素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这种观点很早就受到认识论上持理性主义的心理学家的反对。
一、早期的认知学习研究
(一)格式塔心理学家的顿悟说
顿悟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强调刺激情境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另一方面心理本身有一种组织功能,能填补缺陷。
顿悟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有先前从事类似活动的经验。
(二)托尔曼的认知地图论—认知结构、潜伏学习
(三)巴特利特的图式论
巴特利特(,1886—1969)反对用无意义音节来研究记忆,而主张采用接近日常生活的图画或故事作为实验材料。他认为记忆过程是由图式控制的,图式对信息的提取和遗忘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现代认知学习观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大致可分为:信息加工理论、认知建构理论。
(一)信息加工理论
代表人物有西蒙、安德森、加涅等,其主要观点是:
。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
,而在于编码。
(二)认知建构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伯尔、维特罗克等,其主要观点:
。
良好的认知结构有三个特点:
(1)可利用性;
(2)可辨别性;
(3)原有知识的稳定性。
。
。
。
也有人兼用两种观点,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揭示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突出了意义建构和社会文化互动在学习中的作用。
沃尔福克把建构主义观点分为:个体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学建构主义。
一、建构主义概述
1、鱼与青蛙
一天,青蛙告别了池塘中的鱼,到陆地上去旅行。青蛙回到池塘,鱼便迫不及待地问道:“青蛙大哥,你都看到什么了?”青蛙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看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比如有一种动物,它有两条腿,一对翅膀,身上、翅膀上和尾巴上都长着漂亮的羽毛,可在高空中飞翔。”鱼饶有趣味地听着青蛙的讲述,头脑中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形象。
青蛙作为“教师”准确地讲出了“鸟”这种动物的特征。鱼作为“学生”,很有学习兴趣,而且很认真地听讲。但在结果上,鱼心目中的鸟却是一种“鱼化”的鸟。因为它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004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