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知识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应对灾害——访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 洪水灾害: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中国可发生多种类型的洪水灾害,如:暴雨洪水、融雪洪水、雨雪混合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山洪灾害、风暴潮灾害等。就全国而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最频繁、范围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是暴雨洪水。 洪灾与涝灾的区别 2005年全国洪涝灾情 干旱灾害:中国水资源短缺,总体上严重缺水。全国60%的城市缺水,其中有110座城市严重缺水。 2005年全国旱灾及抗旱行动 气象灾害是发生频率较高、影响较大、危害较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如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减轻气象灾害。人类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适应当地气候常态的社会生产系统以及生活方式。这样的系统对于气候的正常变化是能够应付的,并作为资源加以利用。但当气候变化超出它的正常变化范围时,人类原来形成的社会生产系统,便不能适应,发生灾害。 气象与自然灾害 灾害性天气:台风热带风暴 酸雨 沙尘暴 雪崩 泥石流与暴雨 龙卷风雷灾 地震灾害: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活动的特征 地震观测 地震预报 近几年全球发生的强烈地震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截至2005年底,,威胁人口3500多万,威胁财产超过万亿元。受2006年几次强台风影响,2006年1-9月份我国发生地质灾害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共发生地质灾害95454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449%。 我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10年避灾4千余起 海洋灾害: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指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飓风灾害、地震海啸灾害及赤潮、海水入侵、溢油灾害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热带气旋 风暴潮和潮灾 海洋灾害知多少 2005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遇到泥石流如何脱险: ,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离
防灾减灾的措施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