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Scienc 2005,28(4):981一983 9 8 1
2^"4 岁儿童对“大’pig小”空间形容词词义掌握的研究
赖小林‘
(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汕头,515041)
摘要本研究以2 - 4 儿童为研究对象。在自然实验条件下,通过精心设计的四项实验,得出结论:2 岁儿童还禾了解大小词
义; 岁儿童能判别当前两同类物体的大小;3 岁儿童能对两同类物体的大小相对性比较;4 岁儿童能掌握不同类物体间大小
的搭配;4 岁儿童9 成能掌握人与物间相对大小的匹配,但仅一半儿童掌握三个同类物体同时比较时大小相对关系,即4 岁儿童
还未对“大”“小”词义完全掌握。实验表明儿童掌握“大”“小”空间形容词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绝对禁止到相对灵活,由以
自我为中心到以外界为中心。
关健词-2 - 4 岁儿童“大”“小”形容词词义业握
1 引言 3 实验过程
儿童对词义的掌握是和其认知发展水平分不开的。儿 实验对象的选择
童对词义的掌握一般都遵循着从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的本实验分 5 个年龄组:2 岁、 岁、3 岁、 岁、4 岁。
规律川。同时,词义的获得过程总要比语音、句法的获得过皆为实足年龄。每组规模为 10 人。被试来源于华东师大托
程缓慢,儿童使用词的时间早于完全掌握此词的全部意儿所、幼儿园。对于达到年龄标准的儿童均进行随机取样,
义[31。经特殊学习过的儿童不属于抽样范围内。
在研究儿童对形容词的掌握过程中,我们发现,儿童对 实验方法
成对的空间形容词不是同时获得的,而是对延伸度大的一自然实验法。儿童均在自然条件下,实验人员给儿童观
端,由于特征明显和注意的作用,儿童先理解,然后慢慢理解看常见物品如杯子、皮球、娃娃等实物。(其中成对物品除大
相对的另一空间形容词。并且儿童对空间形容词相对意义小不同外,其质地、颜色、图案要求一致以消除误差)。
的掌握还需有一个过程。“大”、“小”这对空间形容词,因其 实验 1 :两个静止物体之间的比较(ab)
表示物理的延伸度,表现物体的具体外部特征,所以在儿童材料:大小各异的八对实验用品:碗、球、盘子、饼干、杯
掌握的形容词词汇中出现得最早[[ 2,41。但真正要完全掌握大子、勺子、花碗、花球。具体步骤:
小的全部的词义则要到10 岁左右[[ 510 儿童往往对于知觉上较明显的物体具有一种优先的选择
“大”、“小”这对形容词有重要的相对意义,即:儿童必须性。为了分清儿童是真正能够根据主试要求拿到大的物品,
随着情景的变化,参照点的不同而改变自己使用大小的标还是由于知觉倾向性驱使他们去拿大的物品。可先进行倾向
准。即某时某地为大的东西,彼时彼地则可能为小了。对于性测定。把一对对物品拿出来,随机放在儿童跟前。指导语:
“大”、“小”空间形容词,美国心理语言学家 E .克拉克认为, “x x 小朋友,请你自己拿一个盘子。”让儿童随便拿一个。共
四、五岁后的儿童才能掌握其复杂的相对意义〔21。我国杭州有八对物品,逐一进行,最后把倾向拿大的记录下来,拿出一对
大学的潘开祥等人对 4 -- 10 岁中国儿童大小概念的发展情物品,首先看儿童能否用“大”“小”语词说出两个物
2~4岁儿童对大小空间形容词词义掌握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