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方哲学史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德国“疯子”的精神皈依如果说人类想要认识上帝,是人类的狂妄,那么我要在短时间内认识尼采,那一定是我的狂妄,因此,我只能用我的眼睛看尼采。我喜欢尼采,因为他疯了。一句“我是太阳”道出了尼采心中的的悲凉与梦想,尼采是矛盾的,他真实而狂妄,他奚落一切美德却赞扬所有的邪恶,尼采一生都在探索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他有推翻一切的勇气,也有与世界为敌的气势,比起对他作品的文学研究,我对他本人更有兴趣,在我看来,太阳固然是热情光芒的象征,但直射入心的光芒也难免不会产生阴影,或许这就是尼采,他一生都在追求得不到的东西,很多人都把尼采看成是唯心主义的典范,其实与其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如将他看作是自己创造的,因为对于个人而言,你创造了自己的世界,而非世界创造了你,你影响了自己的世界,而非世界左右了你,你毁灭了自己的世界,而非你因世界而消亡,对于个人而言,你把握着自己的世界,因为你手中的这个世界才对你具有终极意义,而所谓的客观世界客观存在,它站在了一个太宏观的高度,往往你需要抬头仰视的东西,才是虚幻的,而你站立的地方才是你世界的中心,尼采就是太阳,他的狂妄思想是太阳的光芒,他的痛楚敏锐是太阳自身的冰凉,不可否认他的光芒已经照出了自己的世界,而最接近光源的地方却少人有缘碰触,这不是他的错,因为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世界里看别人的世界,而所谓的客观,也正是站在自己世界的边缘望向别处,这里想问一句,你真正脱离自己的世界了吗?那么你客观吗?如果脱离了,那你还存在吗?我想或许世人误解了尼采,他所说的一切,只是最贴近自己本原的想法,他的狂妄只是站在自己世界里的嚣张,因为他的心很大,所以世界很大。都说尼采疯了,或许那才是他最贴近真实自己的时刻,毕竟最珍贵东西的外表,总要有最丑陋的包裹。如果尼采活着,问他一生最幸福的时刻,又怎知他的回答不是那段疯狂岁月呢?上帝死了。对于它的解释众说纷纭,而我赞同其中一种:“尼采说上帝死了,其实是说人类敬信上帝的心死了。换言之,上帝不死,但人类采取了一种“死”的态度存活于上帝之中。”上帝是什么,是黑夜与白昼,是春夏与秋冬,是喜悦和悲伤,是自然规律,上帝是无形的,人们却被他的权威束缚于自己的世界之中,犹如被困于蚕茧之中的桑蚕,尼采告诉我们要有一颗破茧而出的心,才能去探望上帝,去体谅人生,我相信他有一颗自由的心,因此,他毅然放弃安逸的生活,寻找存在的价值,他勇于对世界说不,敢于爱上自己的妹妹,但这个真诚的男人却一生都没有得到他所追求的爱,也许正是长久以来心灵上无慰的折磨,让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孤独的哲人,让他意识到,孤独在某种意义上是心灵通向自由的踏板,或许这种自由像是黑夜中的微芒引领他最终到达了自己渗透着神圣的孤独天堂。尼采一生狂热地付出了超出他生命容量的文字和思想,并在时代冷漠的挤压下被回报以灵魂的破碎,然而历史最终给了他公正的裁决。尼采本是一个孤独的漂泊者。超人如约而至,这是关于构建理想人生的哲学。尼采的哲学观最重要的一点是哲学的使命就是要关注人生,给生命一种解释,给生命的意义一种解释,探讨生命的意义问题。这与尼采所读叔本华的著作有一定关系。尼采认为哲学是非政治的,哲学和政治是两回事。所以尼采对哲学的看法,第一是对生命,关注人生,第二非政治,第三非学术。哲学不是纯学术。尼采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他认为关键在于没有关注人生。他认为传统哲学造成的后果是虚无主义。

西方哲学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yb333199
  • 文件大小69 KB
  • 时间2019-09-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