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 ): 2/3
!"#$%&’&()$*’+$),-$, .// 2/342/5
!!!!!!!!!!!!!!!!!!!!!!!!!!!!!!!!!!!!!!!!!!!!!!!!!!!!!!!!!!!!!!!!
岁儿童同伴互动及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系"
!!"
李丹"" 崔丽莹岑国桢
(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上海, )
.//.30
周嘉陈欣银
(上海市古美中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系)
摘要本研究对象为名岁左右的小学儿童。数据收集方式为自然情景下对儿童行为的录像观察,父亲教
66 1
养方式采用分类卡片( , , )中译本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女孩在集体游戏和同伴对话这些
7 89!9 :’&$; <=2<
行为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而攻击行为则要明显少于男孩;女孩在同伴交往主动性上要优于男生;儿童同伴游戏的
丰富性水平与父亲所报告的鼓励成就和鼓励独立的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儿童同伴交往的主动性水平与父亲
所报告的拒绝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教养方式社会行为非社会行为同伴游戏丰富性同伴交往主动性
导言其中,家庭是儿童的主要生活环境,也是儿童社会化
# 的最早执行者和最基本响的执行者。儿童最初的基
同伴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
本生活技能和基本生活规范主要是通过家庭获得,
关注。由于同伴之间的交往更加平等、更加自由,儿
因此家庭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童愿意对同伴表露自己的新想法,愿意在同伴中尝[ ]
(万明钢,王亚鹏,王舟, )0 。而父母的教养方
试自己的新行为。特别是,不同年龄、不同道德发展.//<
式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
水平的同伴交往,对儿童社会性能力的获得更有帮
上,亲子关系,特别是母亲与儿童的关系一直被认为
助。皮亚杰早就谈到了同伴关系在儿童道德推理能
是儿童社会性与同伴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
力发展中的作用,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过渡
素,早期的研究中,大量的重点都放在母亲的教养方
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同伴间建立了真正的社
式、母亲的教育背景、母亲的成就动机、母亲的情绪
会交往和社会合作关系。( )指出,没有
>*?***@AB<=11 状态与儿童后期行为及其各方面发展的关系。许多
与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
研究也确实证实了,母亲是儿童社会性行为和社会
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也不
交往(包括同伴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母亲与儿童
利于性别社会化和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一些研究表
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儿童以后人际关系等各
明,社会活动能力强、善于合作的儿童更易于建立和
方面的形成(郑忠梅, )[ ]。
维持与同伴的良好关系,较少体验到诸如孤独、不满.//< 6
意等社会情绪问题。陈欣银等( )[ ]的研究表可是,我们却不能忽略父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
<==. <
明,中国和加拿大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都与同伴接受对儿童起到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父亲与儿童的交
成正相关,而攻击行为与同伴拒绝都成正相关,说明往有别于与母亲的交往。在幼儿的心
6~8岁儿童同伴互动及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