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渔杀家
京剧简介
京剧被誉为“国剧”,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源远流长。表演上,唱、念、做、打结合在一起,歌与舞并重,多用突破时间空间界限的虚拟化的动作。唱腔以“皮黄”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传统剧目有1000余个。
(图为京剧脸谱)
为京剧演员画脸谱
剧情简介
《打渔杀家》写梁山好汉阮小七晚年隐居,改名萧恩,与女儿桂英打鱼为生。土豪丁自燮差家丁丁郎来讨鱼税,被李、倪两人申斥。丁自燮不甘,差护院教师来萧家催讨,又被萧恩打走。萧恩到官衙告状,反被责打四十大板,县官逼他向丁家赔罪。萧恩忍无可忍,黑夜和桂英以献庆顶珠为名,杀死丁自燮全家。
主题与戏剧冲突
选场是全剧故事的开端部分,揭露了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反映了劳动人民淳朴而真挚的友情,歌颂了被压迫人民奋勇反抗的精神。选场中展现的戏剧冲突的实质是恶霸地主与地方官吏相互勾结,残酷勒索苛捐杂税,加重封建剥削,从而激起人民反抗的怒火。
巧妙的情节安排
这场戏中,如果只有萧恩父女和丁郎出场,戏剧冲突就无法展开。作者安排李俊、倪荣二人上场,通过他们的相互关系,透露了萧恩非凡的生平,表现了萧恩、李俊、倪荣休戚与共、肝胆相照的深厚情谊;用他们的交谈,交待了桂英的婚事;更重要的是,揭露了渔税银子的非法剥削性质,从而引起了后面的戏剧冲突。李俊和倪荣为朋友仗义相助,又说明了萧恩不是孤立的,为他日后反抗剥削、反抗压迫的斗争作了铺垫。
人物形象和语言
萧恩这个当年副上梁山造反的“人间刚直汉”,如今只求平平静静地度过晚年,对恶霸地主的勒索不予反抗,对李俊、倪荣与丁郎的斗争一再劝阻,将仇恨的烈火隐忍在心的垂暮英雄。而李俊、倪荣浪迹江湖、行侠仗义,他们的口吻言辞,充满正气,充满轻蔑,快人快语,锋芒逼人,充分表现了二人疾恶如仇,不畏强暴的个性特点。桂英灵巧能干,语言温顺乖巧。丁郎虚张声势、欺软怕硬、狗仗人势,语言油腔滑调,表现出奴才和无赖的本性。
花荣
李俊
打渔杀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