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史记》读后心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史记》有感《史记》,一本慕名已久的书,以前却从来都没有翻阅过它,直到最近。鲁迅先生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老先生在书中为我们记叙了从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至汉武帝之间三千年的历史事件,三千年有多少王朝更迭、多少英雄事迹,如果没有史记,这些都将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今天的我们怎么可能知道。虽然写了三千年的历史,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两个人、七年时间的描写。这两个人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七年时间是秦末农民起义三年加上楚汉相争四年。项羽和刘邦两人对比起来,他们有相同的地方,都很仇视暴秦的统治,所以他们先后举义旗反对秦朝,也都不好读书,但他们都有特长,项羽擅长打仗,刘邦擅长用人,最终他们分别凭此成就霸业,他们都有强烈的征服天下的欲望,有很强的事业心,所以他们第一次见到秦始皇的车队时,项羽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叹,因此他们并肩作战先后成为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并终因一山不容二虎而进行了长达四年的生死搏杀。也有不同,项羽出身名门,是名人之后,他祖父是楚国名将项燕。而刘邦,出生实在卑微,他父母甚至连名字也没有,他自己也只是有一个小名。因此,刘邦的帝王之路是相当坎坷的。而论能力,项羽是“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军事才能无人能望其项背,生前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即使死后几年,也是威名犹在。而刘邦则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也就是说刘邦个人能力非但比不上项羽,连他自己的手下也多有不如,但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会用人,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因此他的麾下聚集了各式各样的人才,比如运筹帷幄的张良、极善阴谋的陈平、不世出的名将韩信等等,而且这其中很多人是曾是项羽的部下。所以项羽个人能力虽极强,但他不会用人,最终再强的个人能力也败给了集体智慧。而且项羽缺乏对自身错误的认识,也听不见别人的意见,范增建议他在鸿门宴上杀刘邦他不听,别人劝他定都关中他也不听,最终唯一谋士范增含恨而终,大部分人都离他而去。而刘邦就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刘邦本是“好酒及色”之人,进咸阳后他本想享乐,但手下劝他不可沉迷于酒色,否则难以争天下,他马上“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韩信攻下齐地后派人跟刘邦说想封为假齐王,此时刘邦与项羽正处

《史记》读后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9-09-09